对于喜欢吃海鲜的人来说,生蚝是一道不容错过的美味,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宁海一市镇水产养殖大户陈刚满历时3年,成功地将生蚝养殖从广东引入浙江。
“触电”生蚝养殖
今年43岁的陈刚满是一市镇前岙村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成年后,干过水产养殖、水产购销,都一直跟海水“讨生活”。说起“触电”生蚝养殖,陈刚满说,那完全是因为朋友对生蚝美味的描述打动了他。“我选择养殖生蚝,缘于和朋友的一次聊天。朋友去欧洲旅游时,碰到许多外国资深蚝客,他们无比推崇产在咸淡水交汇的法国贝隆河口的铜蚝。慕名而去的朋友尝了以后,也赞叹不已,说它的鲜味就连当时尚属菜鸟级蚝客的他都能轻易辨别。”朋友的生动描述让陈刚满留意起了这个海鲜家族中的贵族。
做过水产生意的他,马上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档酒店发展迅速,对生蚝的需求非常大,市场前景看好。对海鲜的热爱,加上生意人的敏感,陈刚满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创业的项目。他同时也发现老家一市镇前岙村就有个港湾——沙湾港非常适合生蚝养殖。“沙湾港位于出海口咸淡水交汇处,浅海滩涂广阔,平时风浪平静,水深也适宜,浮游生物丰富。另外,一市镇是农业大镇,辖区内没有什么工业污染源,政府也支持我们养殖,我觉得这是天时地利人和。”他说。
调查了市场,找好了养殖基地,陈刚满决定养殖生蚝。
远赴广东学技术
去陈刚满的生蚝养殖基地坐船大概五六分钟,行驶在宽阔的海面上,看到的是一排排竹筏。“那下面都长着生蚝呢。”陈刚满说。原来,这是陈刚满从广东引进来的最新模式搭浮排养殖技术。把浮排连接,两头打木桩固定,每个浮排呈长方形,把毛竹、胶桶和泡沫包用塑料绳绑扎建造成排,然后用细胶绳将生蚝苗种扎成串,延绳垂下串吊在浮排上。“要养好这些宝贝,首先是学习养殖技术,即使我从小就在海边长大,熟知海水养殖。但对于生蚝,浙江没有养殖先例,所以学习、探索就是唯一的办法。”在水产市场上多年打拼的陈刚满相当沉稳,没有急躁冒进,而是耐心学习,打好基础。他先远赴广东,学习当地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当1.5公斤一串的蚝苗长成后平均每串有四五公斤,可把他乐坏了。现在,陈刚满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蚝养殖专家,说起生蚝养殖头头是道。他说,生蚝自附着开始终生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着物而自行移动,繁殖盛期为6-7月份,产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间进行,潮退后,要及时清理浮排和在附苗器上附着的垃圾物,保持浮排内的水体环境清洁。养殖基地水体的咸度最好常年保持在18‰左右,这种水体最适宜生蚝的生长,成活率也高,且生长快、肉质好。
掌握了技术的陈刚满信心满满,开始了自己的生蚝养殖之路,他投资600多万元,根据地形搭建了浮排,建起了1000亩基地,成为我省最大的生蚝养殖专业大户之一。
为水产养殖再添生力军
经过3年多的试验,2011年,陈刚满串养生蚝终于获得成功,产品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陈刚满说,目前,基地生蚝主要以批发为主,主要销往宁波、绍兴等地的烧烤店,在宁波大世界、城隍庙等美食广场最受欢迎,生意好的有时候,一家烧烤店一晚上就可以卖掉250公斤。相比于广东产的生蚝,他们的优势明显,首先是运输路程缩短,既能保持新鲜度,运费也相对低;其次是常年均衡的盐度使本地产生蚝生吃时口感清新,不觉得辣口。
“最好的生蚝一定是来自海水没有污染的地方。”走出了成功第一步的陈刚满对生蚝养殖充满期望。他说:“一市镇辖区内海岸线曲折绵长,生态环境优越,是生蚝养殖的绝佳海域。”让陈刚满坚定信心的还有生蚝养殖特有的生态效益。现在,水产养殖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但对生蚝养殖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生蚝摄食浮游生物,不需要投喂饲料,还净化了水体,改善了生态环境。另外,因幼鱼、幼虾、幼蟹可附着在生蚝壳体上,为生蚝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有利于生蚝成长。
现在,陈刚满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这千亩生蚝基地创建为无公害养殖基地,并以此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养殖,扩大养殖面积,着力打造浙江生蚝品牌,为宁海水产养殖再添一生力军,为农户增收致富打开一条新路。
王银宁 周如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