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紧紧围绕“人工授精覆盖率和良种覆盖率”两个重要指标的提高,对猪人工授精网络体系建设、运行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与探索。2010年6月,由该区新塍镇八字种畜场牵头、部分配种场(户)加盟,成立了秀洲区八字种畜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了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的猪人工授精网络体系。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实践和不断完善,该区初步构建了全区猪人工授精社会化网络体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主要成效
人工授精覆盖率和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2011年,该区新塍镇共实施人工授精母猪18258头次,合作社覆盖农户良种普及率达到100%,人工授精覆盖率从合作社成立前的85%提高到95%。
受胎率和窝产仔数明显增加。合作社通过加强种公猪管理、严格防疫和合理使用种公猪等有效措施,保障精液质量,提高一次性受胎率。据统计,合作社服务的4316头母猪,受胎率由以前的84.6%提高到92.4%,平均产仔数由10.43头上升到11.65头,多的达到22-23头,既方便了养殖户,又使母猪养殖户得到了实惠,养殖户反响非常好。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通过母猪人工授精,减少生猪疫病的发生,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窝产仔数,增强农民养殖积极性,预计带动农民增收约1000多万元,养殖户效益显著增加。
社员服务水平和收入切实提高。目前,合作社有种公猪42头,年可有效提供优质公猪精液约4万份,每份精液15元,年收入60万元,去除饲料、人工等成本约40万元,净利润约20万元。
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统一饲养种公猪,社员不再承担养殖风险,也避免人工授精业务的恶性竞争,其收入多少很大程度上靠服务质量及猪配种量,使社员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原来自己饲养种公猪开展配种,每人每年收入约3.2万元,加入合作社统一服务后,按工作量和分红分配收入,每人每年收入约4.5万元。
主要做法
组建专业合作社。新塍镇是秀洲区生猪主产镇,常年存栏母猪近万头,年生猪饲养量30万头左右,占全区约53%。2009年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前,新塍镇有配种站(点)17处,规模较小,而且普遍存在公猪使用不合理,种猪质量参差不齐;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秩序混乱,个体之间恶性竞争等状况。
2010年6月,秀洲区畜牧兽医监督管理局指导新塍镇成立了秀洲区八字种畜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建站、统一供精,网络配送、分散配种”模式运行。集中建站——建立1个相对独立的种公猪站,作为猪常温精液的供应单位;统一供精——合作社社员统一到猪人工授精站领取;网络配送——本着交通便利、方便母猪养殖者的原则,设立若干猪常温精液供应点;分散配种——由合作社社员或规模养猪场配种人员实施猪人工授精。
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合作社成立以来,重点在规范制度建设、整合种质资源、设施设备改造、提升人员素质上开展了大量工作,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
合作社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每月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并制定了能充分调动社员积极性的分配机制。
合作社对社员原有种猪进行优选劣汰,符合要求种公猪折价由合作社回购,在设施设备较好的八字种畜场饲养,同时,合作社再引进种公猪8头,以提高种公猪整体质量。合作社积极筹措资金,改建了采精室、精液稀释室、消毒池、公猪活动场地、粪污处理设施、进场道路等,购置了冷风机等保证精液质量的仪器设备,确保供精质量。
增强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为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合作社制定了“种公猪饲养管理规程”、“人工采精技术要点”、“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除必要分工外,合作社实行八个统一:统一引种、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防疫消毒、统一供精、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服务承诺、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财务结算,通过制度建设,大大提升合作社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为配种员授课或现场指导,社员之间每月交流一次人工授精推广中的情况,相互学习改进人工授精的操作方法与服务方式,提高业务能力。
省畜牧兽医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