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法制

短信订下的农产品合同也应履行

  案情:身在外地的陈某给经销商刘某发过一条短信,要求其在45天内,按5.8元/公斤的价格,给陈某供应10吨某种农产品,刘某回复同意,但要陈某付1万元定金。陈某当即派人送去了定金,刘某也出具了收据。可发货期届满后,由于该种农产品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刘某只同意退回1万元定金,就是不愿意履行合同,理由是短信约定没有彼此签名盖章,不比白纸黑字,不属于合同范围,其想履行就履行,不想履行就不履行。
  分析:刘某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必须履行。
  一方面,手机短信合同也是法定的书面合同形式。《合同法》第10条、第11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这里的数据电文,包含通讯网络在内的网络条件下,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目的,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所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其中当然包括手机短信,即法律允许当事人之间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签订合同。另一方面,本案手机短信具备合同的生效要件。陈某通过手机短信要求刘某在45天内,按5.8元/公斤的价格供应10吨某种农产品,是一种要约,刘某回复同意当属承诺;其要陈某付1万元定金则系反要约,而陈某派人送去了定金,是对其反要约的承诺。至此双方之间已经完成了从要约到承诺的明确意思表示,彼此的合意形成、明确了各自的权利、义务,合同即告成立。再一方面,刘某应当履行合同。因为《合同法》第60条、第107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如果刘某固执己见,则可按该法第115条之规定处理:“当事人可以依照《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即刘某必须给陈某2万元定金。
颜东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