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卫
本报讯 为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研究浙江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的相关举措,8月6日—7日,省农业厅举行党组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习理论、强化武装,分析形势、增强信心,理清思路、促进发展。为提高贯彻落实能力,本次学习会特意邀请了全省11个市的农业(农林、农经)局长们参加。
学习会期间,大家聆听了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教授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的专题报告,研读了书籍——《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并围绕“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的要求、内容、重点和措施”进行了分组讨论。
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史济锡指出,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自身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是克服现代化建设短板、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实现统筹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巩固先发优势、保持走在前列、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史济锡要求,各地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的过程中,要把握整体性、素质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善于借鉴工业发展的理念,不断丰富农业工作的载体与手段,加快推动农业园区化、园区项目化、项目工程化,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层次提升。
经过学习,大家达成共识,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全面提升,既是目标,也是路径,更是要求。在工作目标上,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为主攻方向,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发展路径上,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在实践要求上,要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理念,树立战略产业、效益农业、品质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理念;要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体现农业功能的全面性、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产业链条的完整性;要把种业作为核心技术、把标准化作为基本要求、把品牌作为关键手段,全面提升农业产品层次;要以规模化生产为基础、职业化发展为方向、产业化经营为关键,全面提升农业主体层次;要通过增强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吸收转化能力和推广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层次;要通过推进农田标准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等举措,全面提升农业装备层次;要强化公共服务、拓展社会化服务和完善金融服务,全面提升农业服务层次;要通过强化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队伍保障,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保障能力。
在这次学习会议上,还总结了上半年我省农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部署了当前防范“海葵”台风工作和下半年农业工作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