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我省严阵以待抗击“海葵”

  □本报记者 姚力丹
  8月台风季,台风是一个接一个“组团”来袭。记者从省防指了解到,第11号台风“海葵”已摆出一副气势汹汹的架势向我省奔来。
  有关部门预测,“海葵”最大可能将于8月7日后半夜到8日上午在我省三门湾附近一带沿海登陆。由于前期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我省部分地区江河水库水位已较高,山体、土壤含水量大,如再次遇强降雨极易引发山洪、山体滑坡、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据省气象台监测,“海葵”已于8月7日下午14时加强为强台风,省气象台已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我省全力迎战这头海上“巨兽”。
“海葵”影响远超“苏拉”
  强台风“海葵”是8月3日在日本冲绳县东偏南方约13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
  根据省气象台监测,8月7日17时“海葵”近中心最大风力加强到15级,预计未来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还会缓慢加强。
  除了极有可能正面登陆我省外,“海葵”还有三个非常不利的特点:前期速度快,后期速度慢,影响范围广。之前的“苏拉”第一次在台湾花莲县沿海登陆后,逗留了10多个小时,势力也因此减弱。相比之下,“海葵”来得更直接,因为它是高纬度生成的台风,将毫无阻挡地直奔我省;其次,“海葵”是在运行中缓慢加强的,按照行进速度,其影响我省的时候,正是它的发展强盛时期,将带来强风、强暴雨;第三,“海葵”影响我省地区的人口稠密、城镇多、经济要素集中,因此保安任务重。
  此次“海葵”的防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8月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省委副书记李强等来到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防台抗灾。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听取防御“海葵”情况汇报时强调,这次台风强度强、风力大、影响面广,预报降雨量特别大,我省全境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各地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这次台风的危害性,把防台风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做到各级领导及时到岗在位、各个方面集中围绕防台、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作用。
  夏宝龙指出,当务之急是要赶快行动起来,连夜开展工作,确保该撤离的人员全部撤离;确保各项应对准备落实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确保各种抢险物资和救援人员安排到位;确保通信通畅,实现逐级、迅速、无缝传递信息,努力将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农业防台毫不松懈
  “我已经收到预警信息,正在早做准备,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前天上午,在台州黄岩区西乡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理事长郑开舜正趁着好天气,带领全社社员抢收茄子。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的200亩茄子要赶在台风来前全部抢收完毕。
  而在温岭市田园果业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基地里,理事长陈匡森正带着工人拆卸大棚塑料薄膜。“前两天听说‘苏拉’可能要来,我们就开始抢收葡萄了,现在大部分已经收获,轻松了很多。”
  据了解,由于应对第9号台风“苏拉”时做的充足准备,让我省对抗击“海葵”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记者从省农业厅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省的早稻收割已全部结束,沿海地区的葡萄、西瓜、梨也基本采摘完毕。在“海葵”最有可能登陆的台州地区,农作物抢收正争分夺秒地进行着。“今年我们有2000亩山地西瓜和6000亩葡萄,在预防‘苏拉’时,我们就组织果农抓紧抢收,除了还有些未熟的西瓜和葡萄,其他都已抢收完毕。”临海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在这轮抗台中,不少合作社建的冷库也派上了大用处。玉环县凡海村党支部书记李如明告诉记者,在得知台风将至的消息后,他们就组织果农抢收已经成熟的葡萄,并放冷库保鲜。“以前有不少农户担心抢收下的葡萄来不及找销路,卖不掉反而损失,现在有了冷库就不用愁了。”李如明说,放入冷库的葡萄可以储藏三个月,既可以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还可错季销售卖个好价格。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省农业厅有关专家提醒,由于目前一些地方正值秋季蔬菜育苗期,农民要尽可能将苗移到室内,或是对露天育苗加盖防虫网的设施,预防大风和暴雨,同时要拆卸大棚上的塑料膜或塑料布,以增强其抗风能力。
  同时,我省水利、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全力防范台风。8月7日,省海洋监测预告中心发布海浪最高级别警报——Ⅰ级(红色)警报,省海洋与渔业局也已启动防台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防台值班制度,要求海上渔船100%进港避风或进入安全水域,所有休闲渔船全部停业,并做好沿海养殖设施加固和转移工作。截至8月6日16时,我省已转移海塘外、非标准海塘内、危房、山地灾害易发地区、易遭洪涝威胁等危险地带人员共13.46万人,在港避风船只30291艘,回港避风船只254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