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开赛不久,我国运动员发挥出色,在金牌榜上先声夺人。但是金牌带来的喜悦也可能会冲昏一些人的头脑,得金则喜,失金则痛,把体育运动理解为狭隘的金牌大战。
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出色表现确实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近20年来,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成绩稳固攀升,在北京奥运会上更是问鼎金牌榜。与此同时,中国民众对于竞技体育的认知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他们一般不会再把奥运会的成绩无限放大,乃至超越体育范畴。
但是,因为竞技体育背后显而易见的商业利益,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渲染和放大金牌效应,每逢奥运会就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公众对金牌的亢奋,甚至炒出奥运首金价值千万的说法。这种亢奋情绪传染给运动员和体育官员,就会让他们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不能从容地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
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的成绩只是全面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能舍本逐末。国家发展体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公民的全面发展,为此首先要对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有了全民体育的健康发展,竞技体育才有稳固的根基。否则,虽有众多的体育明星扬威国际赛场,也很难证明我们已经成为一个体育大国。
唯有公众不再只盯着金牌不放,体育管理部门才有动力破解现有难题,推动体育发展的改革才有可能逐渐落实,使更多的人受益。
(摘自《齐鲁晚报》沙元森/文 2012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