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巾帼不让须眉 甘当种粮标兵

许玉琴在希望的田野里闯出新天地

  •   建德市大同镇丰畈村女青年许玉琴,毅然放弃在外当花店老板,自2008年开始,与丈夫一起回乡种粮。短短几年时间,许玉琴就成立了农业开发公司,种粮面积从100多亩发展到今年的370多亩。去年,她种植的350多亩粮食,获净利润10多万元。
    花店女老板 回乡来种田
      从2005年开始,许玉琴和丈夫先后在杭州、江西等地,做仿真花生意,生意做得还不错。
      许玉琴的父亲是全村出了名的种粮能手,每样农活都做得又细又精。自从田地承包到户后,她父亲就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每年都种水稻、莲子等作物20多亩。近几年,她父亲承包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父亲的体力一年不如一年,但对承包经营的土地却舍不得放弃。于是,一家人劝说在外经商的女儿回乡务农。父亲对许玉琴说:“虽然种田风里来雨里去,可收入不会比外出打工少。”经过父亲的多次劝说,许玉琴决定回乡种田。许玉琴说:“种田虽然辛苦,可在家自由自在,还能照顾年迈的父母。”
    一步一脚印 技艺从头学
      2008年,许玉琴与丈夫回到家乡,开始学习种田。在农忙时节,许玉琴紧跟在父亲身旁,选种、浸种、播种、插秧、防病治虫等每道种粮工序,每一个环节,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底。什么时候用药,什么时间除草,什么时节插秧,什么田块种什么品种好……好学的许玉琴虚心向父亲请教,很快她就掌握了种粮的基本技能。
      起初,许玉琴开着手扶式插秧机在田间作业时,机器总不听她使唤,一个劲地朝前冲。但经过多次的摸索与实践,许玉琴渐渐掌握了这些机械的操作要领。农忙时节,每天清晨5点,许玉琴就在田间忙碌了,一直要忙到晚上7点才回家。就连吃饭也都是在田间地头解决的。她觉得,种田是一份辛苦活,可每到收获季节,金黄色的稻谷在晒干扬净后,一车又一车地卖出去,那时心里的喜悦无以言表。
    政策优惠多 越种劲越足
      近年来,在国家各种惠农扶持政策的鼓励下,许玉琴先后投入20多万元,购买了2台插秧机、2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7台高压、电动、背负式喷雾器,用来扩大经营规模。农忙时节,许玉琴开着手扶插秧机插秧,她丈夫则驾驶着大型拖拉机耕作田块,双双在田间劳作。
      2011年,许玉琴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建德市彤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将该镇劳村、下丰畈、傅家、童坞等村一些良田租下来种粮。今年,她承包的粮田面积达到了370亩。“现在,父亲主要为我们当好种粮参谋,不需要他再亲自操劳,让他晚年多享享清福!”许玉琴笑呵呵地说。 王淑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