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景宁稻田养鱼喜获稻鱼双丰收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你要追加的1万斤大米我记下了,等我新米一产出就给你发货。”近日,景宁畲族自治县自强稻田鲤鱼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园英又接到江苏订户周海的电话,“今年的水稻还在育秧,订单就已有近三十万斤了。”刘园英自豪地说道。
  今年,我省重点推广5万亩渔粮结合新型稻田养鱼模式,景宁是重点示范县。“合作社出产的大米最高能卖到每公斤14元,鱼干则是每公斤50元。”刘园英说,去年合作社230多亩核心试验基地亩产稻谷1028斤、田鱼204斤,亩产值11728元,利润近万元。
  刘园英告诉记者,最初“稻田鲤鱼”种养模式注重的是养鱼的效益,但单靠卖鱼增收有限,还要在稻谷上做文章,让生态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水稻上。在2011年浙江省农博会和上海农展会上,自强合作社的“三哈”牌生态有机稻米一炮打响,均价达到每公斤20元,比普通大米价格高出近两倍,仍然供不应求。他说,现在合作社对省内外8个城市的12个居民小区实行直接配送,去年光配送就达300多吨,合作社现在年产值的7成依靠稻米。
  “稻田养鱼一亩田湿谷产量1400多斤,比普通田多出200多斤,光卖大米收入就有8000元。”景宁农业局局长刘万民告诉记者,这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让原本不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看到了合作的前景,据介绍,从去年以来,全省各地100多位种粮大户前来取经,衢州常山的两位种植大户还和自强合作社结成了“亲家”,享受技术指导。日前,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景宁“万亩山区稻田鲤鱼精养及成体加工技术的优化集成”项目进行鉴定验收,认为该项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同时能有效推动粮食生产由政府补贴推动型向内生效益型方向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