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我省投入森林抚育补贴资金3.99亿元

每年利用抚育剩余物百余万吨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自2010年我省列入中央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以来,全省已完成中央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任务115万亩,是计划任务110万亩的104.5%。两年中,中央安排我省的森林抚育补贴资金从30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试点县市扩大到36个。省财政安排补贴资金从3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整合资金4500万元。全省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投入达到3.99亿元。这是记者从5月15日在富阳召开的全省森林抚育工作现场会上获悉的。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王祝雄,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等出席会议。
  林业生产是“三分造、七分管”,森林抚育是林业生产经营最基本的技术手段。从我省历年造林核查数据看,凡严格按规定抚育的造林地,当年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而且苗木长势较好,抗害能力强,郁闭成林速度快。根据森林抚育样地监测,抚育的林木与不抚育的相比,前者每年亩均增加蓄积0.5立方米。而且通过森林抚育,可清除松材线虫病死木、杂草灌丛,消除灾害隐患。以天台为例,该县通过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森林火灾减少25%。鄞州、建德、龙泉等地更是成功探索出了森林抚育与生物质能源有机结合的路子,全省每年利用抚育剩余物等生物质达100多万吨。
  森林抚育在我省虽已显现初步成效,但由于长期受以木材生产为主思想的束缚,各地普遍存在“重采轻育”、“重造轻管”、“重取轻予”的现象,致使森林采育比例失调、结构失衡。林分质量差、生态功能弱,始终是我省现代林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楼国华说,我省人多地少,单纯依靠增加森林面积来提高林地生产力的空间已经很小,但提高森林质量的潜力十分巨大。各地应树立森林抚育就是经营森林、经营环境、经营景观、经营民生的意识,增强森林抚育就是增林、增美、增景、增收的理念,创造性地实施好森林抚育工作,确保森林抚育取得实效。
  楼国华指出,中央下达我省“十二五”期间森林抚育任务是1550万亩,平均每年310万亩。各地要明确目标任务,坚持“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低后高、先点后面,集中连片,逐步推进”的原则,抓紧分解落实各项任务。要规范施工作业,突出重点区域,把森林抚育重点放在公路两侧、城市周围、镇村周边、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重点地段,使抚育效果看得见、摸得着、推得开;坚持政策公开,把森林抚育政策、抚育方式、技术要求、作业时间、补贴政策等向乡镇、村公开;把握技术标准,去年,省里针对森林抚育类型多、不易操作的问题,已制定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林相结构调整、抚育间伐、割灌除草等三个抚育类型和技术要求,各地要按照技术要求严格落实到位;加强相关政策协调,加快完善公益林抚育的有关政策。要注重项目整合,把森林抚育与森林系列创建、景观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病虫害除治、阔叶林发展、大径材培育、珍贵树种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协调发展。要加快森林抚育专业队伍建设,坚持综合利用,以用养育,创新森林抚育剩余物的利用机制,积极推广割灌、整枝、间伐以及剩余物粉碎、集运等抚育机械,提高林业机械装备能力,实现节本增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