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鲍滨福主持的科研项目《新型木竹材保护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经过十多年的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出三大系列新型木竹材保护剂,攻克了竹材极易霉变的世界性难题,并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木竹材保护剂毒性大、易流失等共性问题,实现了木竹材保护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与突破。
木材和竹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材料,但两者都容易遭受真菌侵袭而发生腐朽、霉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木竹材腐朽、霉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为提高木竹材使用寿命,国内外科研人员都会对木竹材进行防腐、防霉等保护处理,处理后使用寿命可延长5-6倍,大大节约森林资源。
“然而我国在木竹材保护方面的技术还较弱,木竹材保护处理量不到年销售量的2%,即使有部分进行保护处理,使用的保护剂也主要是欧美已禁用的铜铬砷、五氯酚钠等含有剧毒物质的药剂,对人体和环境危害严重。”鲍滨福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回归自然的愿望日趋强烈,木竹产品在建筑、装饰、食品包装、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研发防腐、防霉性能好,又高效、无毒的新型木竹材保护剂,已迫在眉睫。
从2000年开始,鲍滨福和项目组成员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攻关。课题组以天然产物壳聚糖(由蟹、虾、龙虾的壳生产而来的一种葡萄糖胺聚合物)替代剧毒物质铬,发明了具有长效、低毒等特点的改性壳聚糖金属配合物保护剂,以及具有高效、无色等特点的水基型有机杀菌保护剂和无毒型竹醋液基保护剂,攻克了竹材易霉变和装饰用保护剂颜色深以及木竹保护剂难以满足食品包装、农业领域对无毒要求的技术难题。此外,课题组还研发了防腐、防霉木竹地板、家具等系列产品。其中,防霉、防腐等木竹产品已在上海世博会主题公园水吧、瑞士驻华大使馆、千岛湖别墅群等处应用,并进入英国、安哥拉等国际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该项成果新增产值近5亿元,出口创汇6214万美元。 陈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