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叶传盛:异地“抢滩”建基地

  •   连日来,穿着雨鞋、拿着小锄头,庆元县岭头乡大际头村的村民叶传盛和帮工一起又在刚流转来的56.5亩农田里忙活开了。“这叫七叶一枝花,又名七叶莲、金楼、草河车等,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因其药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可观。”叶传盛笑着对笔者说。
    辞职回乡创业
      今年36岁的叶传盛原在一家电子公司上班。由于对农业感兴趣,在公司干了9年后,叶传盛决定辞职回乡创业。
      2008年1月,叶传盛回到老家,向村委会提出建立吊瓜、药材基地的想法。但村里已无剩余土地。而相隔60多公里外的竹口镇,工业较发达,村民进厂后,有些承包地无人耕种。叶传盛的这一想法立即引起了竹口镇政府的高度重视。镇领导在竹中村为叶传盛落实好了330亩连片土地,并抽调一名副镇长和两名机关干部跟踪服务。竹口镇给叶传盛提出的惟一条件是带动当地农民发展,闯荡市场多年、有稳定销售渠道的叶传盛满口答应。
      叶传盛一次性从竹中村承包了330亩连片土地后,他一边雇人翻耕,一边购种搭棚育苗。当吊瓜长到二叶一心时,他就开始往大田里移栽。紧接着,他建起架高2米的标准化吊瓜大棚,建成200立方米蓄水池和1000米管道,形成灌溉自动化;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及性诱剂杀虫技术;还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简易房,包括办公、仓库和生活设施。
      “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加上先进设施和先进技术的运用,生产出来的吊瓜籽品质特别好,”叶传盛说,“现在基地的吊瓜籽很出名,各地的商贩都来收购,价格比别人的要高出25%以上,还特别好销。”
      叶传盛还承包了竹中村1560亩山地。由于这片山地贫瘠,一些村民劝他“不要白费劲了,松树都长不大的地方怎能种药材?”可叶传盛每天起早摸黑,扛着锄头修路、整地、种药材林。经过他的精心管理,如今种下的吴茱萸、山茱萸等名贵中药材及锥粟都已成林,并小有收成。
    建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
      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叶传盛决定再扩大规模。今年初,通过土地流转,他又在当地承包了56.5亩山垄田,开始种植七叶一枝花、覆盘子等药材及东风菜、马兰头、败酱草等野菜。谈起种植名贵药材,叶传盛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前景。叶传盛断定,没过几年,七叶一枝花等的价格必涨无疑。
      刚开始,农民怕担风险,不敢尝试新产业,在叶传盛的带动下,周边村民也开始种植药材和吊瓜。叶传盛说,如今,竹口镇已发展药材林5600多亩、吊瓜2200多亩。在叶传盛的牵头下,当地还组建起由158户农户参加的“益津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去年,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5400元,户均2万元。
      作为拓荒者,叶传盛在这片土地上倾注了辛勤耕耘的心血和汗水。他对异地建基地的明天充满信心。前几天,叶传盛在基地入口处挂出了特地请人书写的“万年农业”的条幅,他坚信,异地创业,将会使他的梦想成真。 姚德延 陈士平
    叶传盛在基地里查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