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看浙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位于义乌市赤岸镇雅治街村的顺旺养殖场,是一家年出栏生猪达1万头的规模化养殖场,每年可提供优质猪肉100万公斤。如今,这家猪场里植被茂盛、空气清新,闻不到猪粪的臭气,看起来更像是个生态园。
  说起养殖场今天的发展成效,场主葛义胜告诉记者,这得益于猪场的两次转变:一次是走“猪—沼—草”模式的生态养殖道路;另一次是参股义乌和丰生猪专业合作社。“生态养殖给猪场带来了财源,让我过上了体面的田园生活,而参股丰和后,种苗、饲料、市场、利润都有了保障,现在,我只要安心把猪养好就行。”葛义胜说。顺旺养殖场的发展轨迹正是近年来我省畜牧业发展的缩影:以生态规模养殖代替传统养殖模式,以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现代畜牧业科学发展。
告别“坐着粪堆点钞票”
  可以说,我省畜牧业发展走生态规模养殖道路是被“逼”出来的。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散养户快速退出,我省畜禽养殖量迅速下降,保供给压力陡增。为此,2000年和2002年,省政府两次召开全省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了畜牧业规模经营的思路。通过几年努力,我省畜牧业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从散养为主向适度规模饲养为主的转变,生猪、奶牛和家禽的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82%、96%和91%。
  规模养殖大大提高了我省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可是,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突出。“散养时,一家农户也就几头猪,猪的粪便自家菜地就能当肥料用完,而规模化养殖后,养殖场有上百头猪,排泄物不能全部得到资源化利用。”葛义胜说。生态保护和养殖污染矛盾的不断加剧,一度严重制约我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至于有些地方甚至开始考虑放弃生猪养殖业。“如果我省畜畜业发展不考虑生态环境,让养殖场老板继续过‘坐着粪堆点钞票’的生活,必将死路一条。”省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面临畜牧业发展的环境压力,我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推进农牧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道路:2005年,开始实施“811”环境整治工程,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和生态化建设被纳入其中;2008年,正式确立了以生态化建设为核心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凡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养殖场,一律要按照农牧结合、资源利用的要求进行建设。
  这是我省畜牧业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调整。此后,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养殖在之江大地上迅速掀起。
钱包鼓了,环境美了
  走进如今的顺旺养殖场,可以看到整齐有序的猪舍里,一律采用漏缝地板,猪粪能很快漏到地板下面的集粪区,用水一冲,就进入了污水处理池,经生物发酵处理后,制成“绿色肥料”,施用在养殖场的百亩青饲料基地里,而基地产出的番薯藤、黑麦草、狼尾草等又成了生猪最好的饲料,实现了绿色循环。“这全是生态养殖的功劳。”说到养殖场的变化,葛义胜眉飞色舞。2006年,顺旺养殖场开始实施农牧结合的生态化改造,建起了5个沼液池和一个沉淀净化池,通过干湿分离,把污水经厌氧发酵后,用于猪场周边的青饲料基地自我消纳。
  葛义胜给记者算了一笔生态循环账:由于常年有自种的青饲料,每头猪至少可节约饲料支出40元;吃青饲料的生猪体质明显增强,每头猪能节省兽药支出20多元;加上沼气发电等各项节约,一头猪能净增效益80多元,每年出栏1万头猪,等于净增利润80多万元。
  生态养殖模式不仅鼓了养殖者的腰包,还有效保护了村庄环境。临安市乐平乡双干村是有名的生猪养殖专业村,实行生态养殖之前,村里人畜混居、猪粪乱堆、污水横流,素有“外村姑娘不敢嫁双干、亲戚朋友不愿来作客”之说。2005年,该村进行了生态养殖改造,在离村1公里的山坳里建起了生猪养殖小区,实行人畜分离,统一管理。养殖模式改变后,最开心的还是村民们:“现在村里猪粪没了,臭气没了,咱们生活就舒坦了。”
  据省畜牧兽医局统计,自2005年省政府将畜禽排泄物列入“811”环境治理工程以来,我省已经完成了存栏生猪100万头以上、奶牛10头以上近1.5万个规模养殖场的治理,规模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6%,生态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产品更安全,市场更平稳
  民以食为天。然而,近年来,“瘦肉精”、“三聚氰胺”、“老酸奶”等丑闻使畜产品安全问题频频刺痛消费者的神经,而大起大落的市场行情也让养殖户们很受伤。畜牧产业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在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又能保证养殖户的利益?
  经过广泛调研,我省提出了构建新型畜牧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融合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三类主体,通过合作化实现专业化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破解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销售等环节利益分割矛盾,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2010年,我省重点遴选出10个省级试点,以主体合作为主要方式加以培育。
  浙江义乌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就是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的一个典型。2009年12月,首期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丰和生猪专业合作社成立,顺旺养殖场等8家规模猪场成为其股东,它们联手当地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华统集团进行抱团发展。义乌市畜牧兽医局负责人表示,丰和合作社社员既是产业链某个环节的法人,又是供产销体系中的股东,和饲料、猪肉销售商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一荣共荣,一损俱损。这样一来,养猪的只要养好猪,做饲料的只要做好饲料,屠宰的不再愁收购不到放心猪,市民也可以放心吃肉了。
  通过两年实践,目前,我省已经探索出龙游龙珠、浙江国茂等30多个新型畜牧产业主体合作模式,而每一种合作,都串联了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以种苗、养殖、屠宰、深加工、畜禽排泄物处理等环节为核心,形成利益紧密联结、安全共同保护的畜牧产业新型主体。
  今年4月19日,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我省将以生产经营主体合作为重点,构建新型畜牧产业化组织体系,支持规模养殖场联合建立畜牧专业合作社,打造一批大社、强社,此举为保障畜产品安全奏出了最强音。《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我省将建成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畜牧专业合作社200家左右,同时培育2—3家全国知名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基本建成以规模养殖为基础、产权为纽带,畜禽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流通配送等不同主体利益紧密联结的新型畜牧业产业化组织体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