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谁来拯救“无人救命”的空巢乡村

  近日,在江西宜春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发生了一件让人心痛的悲剧。72岁的老农王久寿的5个年幼的孙子和孙女,集体溺水身亡。一个细节是,当老人听到消息后满村找人营救,但全村竟找不出年轻力壮的救援者,最后租了一辆“摩的”到处寻找,才叫来了两位年轻人施救,但为时已晚。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一些乡村的空巢化,竟然到了“无人救命”的地步。空巢老人的孤独晚年和留守儿童的不幸童年,相比“将来谁来种地,谁来养活中国”之类的发问,更加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
  这一方面需要彻底打破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城的制度门槛。现在很多城市,非户籍所在地的适龄儿童、少年,想接受义务教育,需要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出具诸多证件、证明,甚至有些地方需要父母出具“老家没有监护条件证明”!在严苛的条件下,有多少打工者的子女,无奈成了留守儿童?用制度倒逼一些城市“敞开胸怀”,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另一方面,也应尽快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现象。地方通过创造更宽松的创业与就业环境,吸引劳动力回流,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找到用武之地。
  解决留守儿童和“无人救命”等问题,是劳工流入地和输出地共同的责任,无论哪里都不应为此设障,也不应该放手不管。
(摘自《新京报》舒圣祥/文2012年5月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