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这里走出了种植能手和家政明星

——记宁波市镇海区澥浦成校

  不少成校因为课程脱离农村实际、缺乏吸引力而门庭冷落。然而,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却是个例外。该校成立20多年来,立足基层、扎根农村、紧贴市场,开展特色化的农技、家政、劳动技能培训,培养出了一批批种植能手和家政明星。
讲实效:提供农户最想要的技术
  对不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一堂生动实用的技术培训课,比看电视、读书本更为直接有效。“每次培训都去,讲课很实在,不仅能学到先进的栽培、植保技术,还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对我们很有帮助。”澥浦镇草莓种植户陈善忠说。
  草莓是澥浦镇的特色产业。去年,成校还组织30多个草莓种植户到建德和宁波市农科院参观学习,提高农民精品种植理念和田间管理水平。
  成校办公室里,放着一箱箱种子,有“金玉樱桃”、“甬甜5号”、“雪里红”等。“这些都是免费送给农户种植的。”校长吴戏贤介绍说,成校每年都会引进一些蔬果新品种,镇里的农户想引进什么新品种,也会委托成校购买。
  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特色,该校又加入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等相关知识,引导农户扩展经营范围,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去年该校举办了3期绿证培训班,共171人,短期实用技术培训17期,共791人次。因课程贴近农民实际,实用性、针对性强,该校的《绿色证书》培训被评为宁波市劳动力培训优秀品牌。2011年,澥浦成校还组织农民技术员到义乌学习网络知识,指导农户网上销售农产品。如今,澥浦草莓种植户除了常规的销售渠道外,还通过“农民信箱”、“湾塘草莓网”销售草莓。
创品牌:“海田阿姨”受热捧
  在农村,“4050”人员就业一直是个难题,特别是妇女。澥浦成校调研发现,宁波地区家政服务员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11年春节后缺口达1万多人。为此,该校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设“海田阿姨”培训班,一方面帮助未就业农村妇女上岗,另一方面提升原有家政人员的服务水平。
  去年12月底开办的第五期“海田阿姨”培训班,有50多位妇女报名。培训现场,学员们在老师指点下烧菜、洗衣服、抱小孩、喂饭、擦窗户……手脚麻利、干净利索。考试合格后,除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外,还能获得“海田阿姨”家政服务工作室颁发的培训证书。“海田阿姨”证书已成为这些农村妇女就业的“敲门砖”。以月嫂为例,凡是“海田阿姨”接手的月嫂岗位,月薪都在6000-6500元之间,而一般的月嫂则大多在4000元左右。
  41岁的黄银萍,原来在一家小企业打工,参加“海田阿姨”培训后,她逢人就说“真的很感谢,让我们学到了一技之长。”
  吴戏贤说:“现在‘海田阿姨’在宁波市区、镇海等地已形成品牌,很多中介机构打电话过来,争着要人。”
重结合:课题研究带动农民用上种植新模式
  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在澥浦成校,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是又一个亮点:一方面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完善理论,一方面用科研指导教学,相得益彰。近几年该校先后有12项课题被立项或获市级以上奖,其中有3项课题获中国成教协会二等奖。
  去年该校的《草莓—瓜菜“双万”栽培模式培训与示范推广》、《产学结合“海田阿姨”家政服务品牌建设模式探析》等4个课题获得立项。细看这些课题,无不与日常教学息息相关。在《草莓—瓜菜“双万”栽培模式培训与示范推广》课题的带动下,当地农民尝试草莓—番茄、草莓—甜瓜、草莓—青瓜等栽培模式,辐射推广面积300多亩,2011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宁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