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和对策

  □姚小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根据文件精神,结合衢州农业发展的实际,笔者对衢州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作了一些思考。
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效
  近年来,衢州市围绕“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总要求,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了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步伐,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农业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11年末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二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集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市、县(市、区)畜牧局全部升格,市、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新设;三是农业科技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选育了衢鲜1号、2号、3号、5号,衢丝1号,衢州青,衢椒1号,圆葫1号、2号,江山白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以上;四是农业科技基地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市区共建的“二区七基地”,即5个精品柑橘基地、1个精品大米基地、1个土猪基地及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千亩蔬菜产业示范区,成为成果转化的典范、现代农业的样板;五是农业科技信息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启用农民信箱14.6万户,建立村级网站1660个,成为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助推器”。
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衢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等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快与农业科技研发慢的矛盾。当前农业科技资源分散、力量不强、投入不足,种业发展相对滞后,关键性重大技术的突破进展不快,集成式、配套化、相融合的技术较少。二是农民对公共服务要求高与基层推广单位服务水平低的矛盾。虽然基层“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但办公条件差、服务手段简单、人员知识更新慢,难以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需求。三是农业科技成果多与实际生产应用转化少的矛盾。虽然各级加大了农业推广的投入,但总量偏少、点多面广,加上农民接受能力、应用能力偏弱,高新农业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对策
  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当前衢州市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供给、保安全、保民生目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实施四大行动,提升四大能力,努力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行动,提升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是突出抓好种业发展。选育推一批适宜衢州发展的新品种,特别是柑橘、蔬菜、食用菌、生猪、家禽新品种要有重大突破;扶持一批种子企业做大做强;落实一批良种育繁推基地;启动柑橘博览园建设。二是开展重大农业科研课题攻关。围绕生态循环、节本增效、防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攻关与集成配套,引进一批高新农业科技成果,攻克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积极与省内外农业院校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一批科研孵化基地,共推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共促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启动衢州市农科院筹建。
  实施农技推广服务行动,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一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按照“市有示范方、县有示范片、村有示范户”的要求,建设粮食高产万亩示范方6个、千亩示范片30个、百亩示范100户,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确保全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以上、总产量65万吨以上。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规范植保、农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扩大统防统治、机械化作业、统一育供秧等社会化服务面积,今年新建水稻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各10个,新增统防统治面积5万亩、粮食耕种收农机服务面积5万亩,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三是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抓好种养融合、粮经结合、水旱轮作、田间套种、千斤粮万元钱等10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3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00项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今年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四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农技服务联盟。围绕主导产业一体化,完善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聘请一批省级知名农业专家担任顾问,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按照“首席专家+责任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模式,组建农技服务联盟,为产业提升提供集成式服务。深化“联园建点创示范”服务机制,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五是全面实施农技110信息服务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农业科技服务和行业管理中的应用,加强面向基层的涉农信息服务站点和信息化示范点建设,开展可视农业、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的试点工作,今年建立畜禽养殖可视点10个,“两区”精准农业示范点10个、设施大棚智慧农业示范点10个。
  实施农业装备基础提高行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扎实推进农业“两区一中心”建设,今年新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各20个,建设示范性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0个。二是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今年新增项目实施面积6万亩,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耕地有机质水平。三是加快农业机械化。鼓励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今年新增农机装备5000台,提高粮食生产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四是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大棚设施、微喷滴灌设施等,今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今年新增容积1万立方米。
  实施万名农民培训行动,提升农民创业创新能力。一是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以实施“三个百强”培育工程为重点,每年培训1000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促进经营管理综合能力的提高,力争今年新培育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强的家庭农场各20个。二是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根据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经济生态化的要求,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力求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钱、失地不失教,一手拿租金、股金,一手拿薪金,并利用农广校教育阵地,每年培训1万名职业农民,提高种养加技术水平。三是开展农民增收短平快项目培训。针对农民生产经营、增收致富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种养、综合开发等增收致富短平快项目的培训,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四是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对全体农技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进行重点培养,争取三年轮训一次。
作者系衢州市农业局局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