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域70%以上的土地由围海造田而成,绿化不足,森林更少。自2010年以来,该市开展大规模、广范围、深层次的植树造林,重点推进中心城区绿化、市域廊道绿化、庭院绿化等。2010年秋至今,全市投入绿化资金4.25亿元,新增平原绿化造林面积12590亩,居宁波各县(市、区)前列;该市宗汉街道创建为省级森林城镇,4个村创建为省级森林村庄;2个镇被命名为宁波市森林城镇,24个村被命名为宁波市森林村庄。
“我认捐2棵”、“我们家认养6棵”……2011年初,慈溪市启动了“绿色行车、植树固碳”大型公益活动,倡导市民通过认捐、认养、认种,积极植树固碳。
浙江慈吉之星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娣珍是绿色车友会的发起人之一,她平时十分关注减排。“我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时,也有责任为自己的‘碳排放’埋单,捐种树木是碳补偿的最好方式。”徐娣珍说。为此,绿色车友会规定,按照自愿入会的原则,每名车友入会时缴纳200元会费,用于种植2到3棵乔木,以后每年再缴纳100元会费,用于树木养护,以购回自己的“碳排放”。
在慈溪“绿色车友会网”上,有一个“碳排放计算器”。家住浒山街道的夏先生算完自己的“碳排放”,着实吓了一跳:他那辆1.6排量的东风轿车,1年行驶1万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达1560公斤。他立即报名加入绿色车友会,并拿出200元捐种两棵香樟树。
至今,慈溪市已发展“绿色车友”1.25万名,募集各类捐助资金超过290万元,建成车友碳汇林110亩。
创新载体,倡导绿色出行。慈溪的这一创新做法,曾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
政府主导藏绿于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溪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绿化造林建设的扶持和奖励,建立市、镇、村三级“森林基金”,全市已筹集“森林基金”8987万元。
在筹集“森林基金”过程中,慈溪市还涌现出了“绿色储蓄单”、“绿票认购”等创新形式。政府出资,向村民发放“绿色支票”,村民凭“支票”免费领取树苗,并在房前屋后种植。
除此之外,慈溪市还开展了绿化认种认养、公益林建设、你捐我种绿满慈溪等活动。该市在中心城区,实施以资代劳为主、亲手种植为辅的绿化建设,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目前已有3400余人参加活动,募集认种认养资金126万元,认种认养树木约4000棵。全市建成“绿色车友林”、“巾帼林”、“共青林”、“和谐企业林”、“劳动模范林”、“统战和风林”和“国防林”等各类冠名公益林80余块,面积超552亩,参与植树人数超过2.5万人次。
在慈溪,“三棵树”理论已深入人心。所谓“三棵树”,即“种树好、好种树、种好树”。这三个词看似简单,却饱含深意。用该市一位领导的话说:“‘种树好’就是要宣传好植树活动,发动群众的力量;‘好种树’就是政府服务,制度保障,规划绿化用地;‘种好树’就是要保证种树的成效,做好养护工作。”三者良好互动,使自觉植树、种更多树、大规模种树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追求和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