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将来临,但不少单位和个人正为没地方种树而发愁。这几天,宁波市林业局绿化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接到不少电话,许多企业、学校、社区有意组织植树节活动,但周边用于植树的地方几乎没有。
宁波市绿化委员会工作人员无奈地表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如今在城区已很难找出一块空闲的土地。受场地限制,规模较大的植树活动已很难开展。
该市东海花园每年会在植树节期间组织社区居民种树,到目前为止,社区内的绿化饱和度已超过80%,不得不向小区四周及延伸段扩大范围。居委会负责人介绍,因场地不能落实,少数居民悄悄地在自家门口的草地上种几棵小树,但影响了小区整体规划,种下的树木还是要被移除。
在我省,不少地方存在义务种树找不到合适地块的问题。有关人士认为,义务植树的目的在于绿化美化大地。既然如此,义务植树的范畴,也不应仅仅局限于种植树木。比如,近年来,省内一些地方推出的树木和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响应。林业工作人员同样建议广大市民,可以将植树改为养树,以植树为名,养树为主。市民可以认建认养公园、小区、绿化带等工程造林的树木,既解决了植树场地问题,也培养了绿化美化家园的意识。
本报综合报道
如何认建认养林木
针对绿化地块逐年减少,同时林地造好后,大部分地方的后续管理资金十分缺乏的情况,我省早在2007年就出台了《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县级以上绿委会将定期确定一批认建认养的林木、绿地,范围包括城市公共绿地、生态公益林、绿色通道、古树名木、风景林地等。认建认养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当地绿委办或林木、绿地管理单位提出申请,实行协议管理。属以资代劳的单位或个人,在协议签订后的5个工作日内要支付认建认养费用。出资额以不低于所认养的林木、绿地当年所需培育、管护费用为基准。如果属投工投劳的,则由绿委办或林地、绿地的产权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并在绿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
认建认养应保证一定的面积和株数:个人认建认养树木要3株以上 (或古树名木1株以上),绿地面积则10平方米以上。如果单位认建认养,树木在10株以上,绿地面积100平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