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虽然不少女性在这一天收到了各种各样的祝福,但这一倡导男女平等、争取妇女解放和发展的特殊节日似乎已被渐渐异化,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形式化,而原有的节日精神和内涵正在被人们淡忘。“三八”妇女节如何过是回归本源?
节日精神日渐异化
几十米长的货架上整齐划一地摆放着五颜六色的女士内衣和皮包,旁边围满了前来选购的顾客;写着“美好女人季”的硕大促销广告牌摆在最显眼的商场入口处,不时有提着大包小包或夫妇模样或母子模样的顾客走过。这是“三八”妇女节之际记者在山东济南玉函路的一家商场里看到的场景。
和情人节、圣诞节一样,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三八”节早已成为商家眼中的重要商机,为吸引更多人气,不少商家甚至将妇女节包装成他们认为更好听、更易广泛接受的“女人节”、“丽人节”等,大搞促销活动。
家住济南历城区的市民曹大宝结婚刚一年。他说,今年“三八”节,他花1000多元给妻子和母亲各准备了一份礼物。“很苦恼,不知道买什么,现在各种节日太多了。但这是个女性的节日,总得表示一下尊重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放假、逛街购物、收礼物、等待单位发福利已成为很多都市女性庆祝“三八”节的主要方式,而对于“三八”节的来历和含义,很多人表示并不了解。“每年单位都会意思一下,发点小礼品啥的。”在济南一家银行工作的徐菲菲说,“我想这个节日应该和母亲节、父亲节差不多,在这一天对女性表达一下心意和尊重。”
“我在过节这天给妈妈去一个电话,祝福她节日快乐。”在济南一所高校读大二的“90后”王丽笑着说,“我还真不知道妇女节的来历,可能是离我们有点远吧。但是怎么说也是个节日,快乐就行。”
据了解,“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全称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起源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要求经济和政治权利的大罢工和示威游行。1977年,联合国大会正式决定把3月8日作为“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日”。
山东女子学院教授田梅英说,从起源和发展历史来看,“三八”节的本意应该是争取男女权利平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八”节的确存在着商业化、程序化、物质化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它的本意。
“三八”节原有内涵已过时?
在采访中,有不少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地位已经提高,“三八”节原有的节日精神和内涵已过时,应有更符合现代精神的主题。
“我觉得妈妈、奶奶那一辈把生孩子、做家务当成生活全部的女性,她们才需要过妇女节。”王丽说。
在济南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刘林也认为:“如果说几十乃至上百年前,妇女节的存在是因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卑微而需要提醒的话,在女人已然‘半边天’的现在,妇女节可能更多地演变成社会对女性表达尊重和爱的节日。”
对此,田梅英认为,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男女平等在法律层面上来说已没有问题,但是法律和理论上的平等不能代表现实中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仍然是弱势群体。‘三八’节是一个主题性很强的节日,设立这样的节日,就是让社会去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因此,女性注重自身发展、社会对女性关注和理解应该是‘三八’节永恒不变的主题。”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也认为,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今女性地位大大提高了,但妇女追求平等权益的脚步仍不能停下。目前女性在就业上依然遭遇不平等的歧视,有些女性面对家庭暴力依然忍气吞声,拐卖妇女案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都说明,“三八”节的节日精神和内涵并未过时。
“三八”节该怎么过?
田梅英认为,就像其他节日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八”节肯定也会被渗透进一些时代元素,出现异化也是正常现象。但不论时代怎么发展,倡导男女平等、关注女性发展的主题都不应改变。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对“三八”节的来源等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而妇女自身也应该在这一天反思和提醒自己一下,要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教授张莹则建议,妇女节这天,除了开展一些轻松娱乐的活动外,有关部门和单位还应该组织一些调研活动与研讨会,引导公众与媒体关注妇女在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譬如女性在就业、婚姻、受教育等方面的处境,同时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对女性进行一些指导和教育,帮助她们维权。
此外,有关专家还建议,女性同胞们也应在这一天结合自身的经历,思考一些女性权利上的问题,并勇敢地诉说自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妇女节才能回归其本源,妇女权利才能在全社会引起舆论上的广泛关注,并以此推动现实社会的改良。
(据新华社 钱荣 张志龙/文2012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