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种田难题 谁来破解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王守聪日前表示,“明天谁来种田”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农民素质问题则是“三农”问题的短板,为此要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教育培训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民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基础建设投入不够,培训项目投入规模偏小、补贴标准较低。据测算,我国农业劳动力有2.79亿人,目前每年能够接受系统培训的只有1000万人左右。对此,王守聪认为,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现实状况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将对粮食安全、农民致富增收以及城乡统筹产生严重影响。
  “农业劳动者大军数量和质量的不足,导致农业专业化分工难以深入推进、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推广、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成为制约当前农业效率提高、未来农业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他说。
  “现代农民不是身份、称呼,而是有尊严、有保障的职业。”王守聪说,“要从认识上实现从传统身份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的转变,必须要把职业农民的培养与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相结合,与惠农政策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等准入制度挂钩,使农民能够实现稳定就业、公平保障。”
  王守聪说,随着农业产业升级、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农村土地流转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各地农村出现了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出现了农村经纪人、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大量新的职业和岗位,迫切需要开展系统性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在培养目标方面,王守聪认为要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和农村发展带头人三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特别是着力培养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农机能手、动物防疫员、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
  (据人民网 2012年2月1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