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公布,农民专业合作社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该文件中,有12处提及它。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推广农技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再次被寄予厚望。近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融资难仍是发展瓶颈。
广东廉江日升荔枝专业合作社社长马洪俊,对于“一号文件”也是感到无比激动。但他也说出以往的困境,主要是合作社在申请贷款过程中屡屡碰壁的遭遇,“成立9年来,我们以合作社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从来没有获得批准。”
2006年,因为资金困难,马洪俊和社员们向湛江市农业局求援。湛江市农业局一官员曾牵头协助其向当地农业银行贷款,最终未果。
2009年,日升合作社准备建设荔枝加工厂,需要投入资金近千万元。“资金有一部分是合作社收购和销售荔枝时的提留款积累,有近百万元是社员们以入股或借款等形式筹集的,有些是向外地老板借的钱,还是没能以合作社名义贷到款。”马洪俊说,“银行称有房产证抵押才能放贷,但那时我们还没有拿到房产证。”
东挪西借之后,日升合作社建设加工厂的资金仍有缺口。马洪俊和部分社员以“五户联保”形式向当地邮政储蓄银行贷款45万元。“目前我们已还了10万元贷款,剩下的35万元今年荔枝销售完后便能还上。”马洪俊说,“如果中央文件能够明确规定涉农金融机构每年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占总贷款金额的具体比例,哪怕只有1%,我们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目前,日升荔枝加工厂一期工程已经结束,建设荔枝深加工车间的二期工程资金还没有着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投放力度”,马洪俊希望政策能够真正落实。
除了金融机构贷款之外,马洪俊希望政府也能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合作社获得了很多优惠政策,其中之一便是免税。”他说,“地方上有些部门觉得没有收我们的税,发展再好也不能增加政绩,于是对合作社不够重视。”
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合作经济学系主任王勇认为,地方政府应当把中央“一号文件”中有关合作社的政策吃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业务活动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按照‘支持农民合作社就是支持农民’的精神,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扶上马’,再‘送一程’。”
(摘自《南方农村报》 王伟正/文 2012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