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随着大批外来务工者返回城市,找工作又成了很多务工者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而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些不法分子精心设置种种陷阱,骗取正在找工作的务工者的钱财。公安机关提醒,务工人员在求职时务必提高警惕,在参加应聘时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劳务中介机构,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环境是否固定或正规;慎签用工合同,尽可能考察了解招聘单位的真实情况,不要因为急于工作而心存侥幸;谨慎缴纳费用,对于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应坚决予以拒绝并向有关部门举报;通过互联网方式应聘的,一定要确认后再汇款。
支招:九个环节步步惊心
慎填联系方式。求职者在填写个人简历时,请不要在规定的表单以外填写你的联系方式,这样会使很多人看到你的联系方式,从而导致不安全的情况发生;建议求职者只留本人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勿长时间关机,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电话。
在接到企业的面试通知时请特别注意。求职者在收到招聘单位的面试邀请电话时,请务必再上网核实这家企业的资料;对方如果用移动电话与你联系时,务必索取对方的固定电话,面试前尽量通过对方的固定电话预约面试时间和了解企业信息。
请认真确认面试地点,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千万别轻信招聘者在指定的街道或酒店接待,应该自己主动找到招聘单位所在的办公地址或办事处。
绝大多数招聘单位不会主动派车去接应聘者,应聘时勿与陌生人到偏僻地方,勿将手机等财物借给陌生人。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小心入职体检。如遇到单位要求体检后才能上岗的,请求职者注意:单位不应当指定体检医院,而此类医院也不应该是私立医院或者诊所。
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区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不轻信口头许诺。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其口头许诺。
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求职者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
求职者在正式进入某单位之前,应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的了解,以免误入骗子设下的陷阱。比如: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
谨慎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发觉被骗,及时报案。求职者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劳动局监察大队或公安局派出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但由于劳务诈骗往往涉及公安、工商、劳动、人事等部门,求职者应根据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投诉部门,若被投诉对象为合法的机构,求职者可找劳动部门;若求职受骗情况特别严重、诈骗金额大,可到公安部门报案。
提醒:骗子诈骗伎俩有四种
第一种,“流窜”招聘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帜,在人员流动量大的热闹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以丰厚的待遇条件为诱饵,大张旗鼓进行招聘,在骗得多人上当并交纳一定的报名费后立即携款逃之夭夭,待应聘者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第二种,“双簧”招聘诈骗
一些劳务中介所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工人,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织种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第三种,“捉迷藏”招聘诈骗
一些中介部门在醒目地点张贴相当诱人的招聘启事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宣称职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但根本没有兑现,后寻找各种借口敷衍。
第四种,网络或手机短信招工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招工信息,诱骗打工者应聘,通过电话联系、汇款等方式诈骗钱财。骗子一般以优厚的工作待遇为诱饵,抓住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通过手机群发招工信息的形式,等待受骗者上钩。如果求职者打电话过去咨询,往往被要求交报名费、押金等。这些人在骗取钱财时,根据报名者的急切程度来决定报名费和押金的数额,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不等,每次得手后便把手机号和银行账号一同注销。
投诉:可通过下面四种渠道
一旦遭遇黑职介,求职者可按如下途径投诉:
1.被投诉对象为有证照的合法机构,求职者可找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热线电话为12333;
2.被投诉对象通过收取押金招收求职者,受骗上当者可到当地工商部门投诉;
3.被投诉方为无证无照公开经营的“职介公司”,求职者可以同时投诉到当地工商、城管、劳动保障等部门;
4.被投诉方情节严重、诈骗金额大,求职者可即拨打110向公安部门投诉举报。
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