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个“油菜基因资源超市”在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位于湖北阳逻的基地开业。来自我国和其他28个国家的488份精选油菜遗传多样性优异基因资源,将免费提供给国内油菜育种单位。
据悉,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目前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油料中期种质资源库,保存油料种质资源3万余份,其中油菜种质资源8000余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因资源是育种的基础材料。油料资源库是我们所三代科研人员经过30多年的努力才建成的。”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种质资源研究室主任伍晓明对笔者说。
破解“近亲繁殖”
我国油菜总产量和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油菜生产带是世界上最著名,亦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带。
1949年以来,我国经历了3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规模油菜基因资源发掘利用。
第一次是从日本和欧洲引进的高产抗病甘蓝型油菜替代传统种植的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第二次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低芥酸和低硫苷优质油菜基因资源的引进与利用,第三次是玻里马细胞质不育系的发现与利用。
基因资源的成功利用带来了我国油菜生产的大跨越,不仅平均亩产由1950年的33.6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125.1公斤,还提升了我国油菜的品质。
“随着我国油菜育种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个不好的趋势,即‘近亲繁殖’现象明显,导致了新品种的单产放缓,很难进一步提升。”伍晓明说,油菜育种领域急需注入新鲜“血液”,丰富育种亲本遗传背景,为此,油料所开展了相关工作。
展示实物资源
伍晓明分析,当前农村的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少,如想通过推广农村机械化来种植油菜,首先要克服油菜的抗倒伏、成熟期统一等问题,这些是以往的油菜品种中所没有涉及的。
此外,由于农业生产中肥料施用较多,造成了环境污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需要着眼于培育矿物元素高效利用的品种。
“新时期的农业问题表现为很多方面,希望在新品种的培育中,能利用基因资源的多样性,迎合新时期农村发展、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等整体发展的需求。”伍晓明说。
对此,此次供全国各油菜育种单位自主挑选、免费利用的油菜基因资源中,包含了早熟、大粒、高油、抗倒伏、氮磷高效、抗病虫等不同特性。
“育种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问题,更是个艺术问题。同样的基因资源,可能在不同的育种家手中会有不同的价值,他们眼中的基因资源亦有不同的需求。”伍晓明说,“油菜基因资源超市”在提供性状信息的同时,也展示了实物的资源,便于育种专家直观了解不同基因资源的特点。
黄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