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立足集聚发展 提升主导产业

  □温岭市农林局局长 潘文华
  近年来,温岭市以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平台,以提升农业主导产业为抓手,通过培育主体、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强化服务、做强品牌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化和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全市已建成以主导产业示范区为核心的大棚西瓜、大棚葡萄、温岭草鸡、果蔗产业带,农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2011年,全市主导产业示范区产值5.93亿元,亩均产值和收益分别达10676元和 5719元,比周边高出 24.3%和25.2%,主导产业区内农民户均纯收入超过13万元。
  温岭市的做法是:
  培育主体,以农民组织化推进主导产业标准化。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把主导产业示范区内的农民有序组织起来,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保证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管理范畴。
  创新机制,以土地集聚化推进主导产业规模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原则,大力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农户土地入股-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大户 (企业)经营”股份合作模式和“农户委托流转-村集体统一转包-大户(企业)经营”整村流转模式,全面建立市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促进了土地流转规范有序、期限稳定、规模集聚,吸引了优质经营主体入驻园区。全市主导产业示范区土地流转面积3.9万亩,比例达到92.3%。
  加大投入,以园区项目化推进主导产业设施化。依照“整合存量、扩大增量”的总体思路,对现代农业、农田水利、农综开发、农技推广、生态循环等支农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出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扶持政策,以项目推进的方式,每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安排项目扶持资金200万元,示范区所在镇(街道)按照20%比例配套;引导园区创建主体自筹资金,切实加大园区建设投入,提升园区农业装备水平。
  强化服务,以服务系统化推进主导产业科技化。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立市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农业科技院校为支撑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主导产业科技化水平。成立温岭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家组,落实园区建设农技推广首席农技专家负责制度和责任农技员制度,开展科研院校科技孵化联结,为园区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系统和多方位的服务助推示范区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广泛应用,主导农产品科技含量大幅提高,区域特色和产品品质有了保证。
  保障质量,以产品精品化推进主导产业品牌化。通过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建立了市、镇(街道)、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市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实现了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走出了一条“建设园区促产业、围绕产业
  优品质、立足品质打品牌、提升品牌强农
  业”的发展新路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