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60多位院士专家学者就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农村发展这一主题,聚首北京各抒己见。专家们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辉煌灿烂的中国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呼吁由政府牵头建立保护机制,切实对我国农业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提高,并以动态的保护,为农业发展服务,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台阶。“目前中国社会面临如何树立文化内涵的盲区,不少人感到文化迷失”,任继周院士说,“探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乡村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会专家认为,文化兴农确实有文化的内涵,有传统农业文化的要素,需要总结,需要提出标准,但对于农业遗产是归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现在政府没有认定,希望政府能建立起一个机构,从政策、人文、自然、社会各个角度切实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以规范、标准、科学地把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切实推动起来。
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生态农业与多功能发展问题,旅游发展潜力与可持续旅游发展对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基础等等,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度评价。
我国有四个地方被列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使很多地方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目前云南的普洱茶、内蒙古的旱作农业、浙江的香榧、宣化的葡萄都在积极的筹备申请。李文华院士建议,国家应建立一种机制有助于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借助粮农组织这样一个平台,发挥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作用。期待并相信有更多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在政府的推动下得到有效保护。
(据中国农业信息网 2011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