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新年来临之际

我省再出政策给力“三农”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新年即将来临,我省农业发展又“双喜临门”。近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的意见》相继出台,为“十二五”我省农业发展再注“强心剂”。
2015年,农业科技贡献率将达60%以上
  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我省将以增强育种能力为核心,以技术优势领域和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切实加强传统优势品种改良,着力培育现代种业企业。鼓励工商资本、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育种科技资源向种业企业集聚,加强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引进育种先进技术和装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和种业应用技术创新体系。
  到2015年,我省将培育10家左右区域性、专业性骨干龙头种业企业和3至5家大型现代种业集团,选育180个左右新品种(系),其中100个以上进入生产主导品种;十大农业主导产业技术链基本形成,耕地设施栽培面积、喷微灌技术应用面积均达300万亩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率40%以上;转化1000项以上科技成果,扶持500家以上农业科技企业,普遍建立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协作关系,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同时,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创新领军人才组建省重点创新团队,建立对重点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机制。到2015年,培育20个以上农业企业研究院,各大主导产业都建有一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涉农科研机构、高校新建改建20个以上农业类科研机构,新建20个以上农业类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组建30个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团队。
三年内,我省将建1000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强化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关于扎实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的意见》中指出,我省将按照“综合设置、分类建设、多功能、一体化”的思路,立足当地实际和产业特色,结合农业“两区”建设,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在现有“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加强服务条件及能力建设、组织和链接各类社会化服务资源等途径,在全省建设1000个左右功能多元、场所固定、设施配套、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其中300个为示范性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中,我省将围绕现代农业需求,拓展和完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突出强化生产性服务功能,积极推行“3+X”服务模式,在履行好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项基本服务职能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和可能,提供农业市场、农业科技、土地流转、农业资源管理、农业气象等服务。鼓励和引导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等采用联建、挂牌、设立服务窗口等多种方式,共同参与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
  同时,我省还将完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设施配套,加强对现有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争取用3年时间,对全省农技人员进行一次知识更新轮训,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农业公共服务队伍老化问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