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农机化

种田交给合作社年底免费拿稻谷

诸暨王家井镇新南村统一经营农田

  刚刚过去的秋收,对诸暨市王家井镇新南村村民来说,显得格外轻松。秋收期间,这里的田头很难看到大批村民忙于收割晚稻的景象。村民楼望苗告诉笔者,先前自己插秧、耕田、收割样样都管,现在全村绝大部分土地都交给农机专业合作社打理,年底能免费从合作社拿稻谷。为合作社打工,每天还能获得80元务工费,实现了两头得利。
  新南村共有农田1260亩,近年来,村里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经商,田块经常出现抛荒现象。为此,2009年,新南村“两委”牵头成立合作社,将大部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名下管理。“成立合作社后,推行了八统一的管理模式。”该村党支部书记周渭兴介绍,合作社对农田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品种、统一机播育秧、统一机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此外,合作社还与农民约定:每年晚稻收割结束,入社农户可根据农田面积,按每亩350公斤的标准分得稻谷。不愿加入粮食合作社的极少数农户,每亩也只需花费200元,就能得到合作社提供的育秧、收割等全套服务。
  统一经营两年来,新南村统一进行了沟、渠、路、埠的整修,采用了“一稻一麦”的生产模式。周渭兴表示,今年的晚稻亩产量能突破700公斤,最高接近800公斤,亩产量比前两年至少增加了100公斤。
  村民周忠林一边拾稻谷,一边告诉笔者,自从将稻田交给合作社管理后,全村的粮食普遍高产。现在,全村粮田只用20多人就能全部管理下来。目前,村里还在造一个玻璃育秧温室,以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据了解,新南村将全村农田统一经营,有利于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目前,诸暨已有五个村实行了种田统一管理模式。
秦德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