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在临安青山湖街道横畈洪村罗德法的竹园里,一棵粗壮粉嫩的竹笋从地里钻出头来,林技人员扒开砻糠,指着贴着泥土的一层黑色覆盖物说,这是废弃的山核桃蒲壳,用它覆盖雷笋经济又实惠。
顺着林技人员指点,笔者看到10多厘米厚的砻糠下面是一粒粒黑色的山核桃蒲壳,厚约5厘米左右。笋农罗德法告诉笔者,这是临安市林业部门在他的竹园里搞的用山核桃外果皮覆盖秋季雷笋的试验。他说,他的竹园从10月4日着手覆盖,废弃的山核桃蒲壳是从横路山核桃产区拉过来的,只需付点运费。几天后,老罗发觉蒲壳增温效果不错,而且地里病虫害有所减少,到10月15日,秋笋长了出来,肉嫩粗壮,收购价为每公斤16至18元。
据悉,像罗德法这样,用山核桃蒲壳覆盖雷笋在临安是首次尝试,林业专家在该村开展覆盖试点的雷竹约10亩,技术人员分别对试验地的增温、土壤成分改变、竹林病虫害发生等情况进行记录研究。据专家分析,山核桃蒲壳内含有大量生物碱,既能杀死地下害虫,又可改良土壤PH值,对雷竹林长期覆盖经营有良好的改造作用,还能为竹农减少覆盖成本。
近年来,随着稻草、砻糠、肥料、人工工资的连年涨价,覆盖雷笋成本越来越高,笋农增收致富的难题考验着临安市林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为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推广生态经营,临安市林业部门积极谋划,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广毛笋覆盖、雷笋秋季覆盖等经营模式,引进优良竹种,建设现代竹产业标准化园区,加大区域品牌提升力度。而利用废弃蒲壳覆盖秋笋致富林农也成了当前林业部门推广生态经营、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新招。
据推算,临安市每年可产生近6万吨的山核桃废弃蒲壳,这些废弃山核桃蒲壳若都能用于每年5万亩的雷竹覆盖,那将为林农每年节省成本至少2000万元以上。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