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近期连续的阴雨天气,让人的心情也有点“湿湿”的。而当记者踏入绍兴县茶场时,整齐划一的茶园依山势而上,雨中的绿色,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记者正赞叹茶园美景时,场长吴建立迎了上来。“别淋湿了,先到我们生产车间看看不一样的‘绿色’吧!”车间里也有这么美的景色?好奇心驱使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去寻找吴场长眼中那不一样的“绿色”。
跟随吴建立的脚步,记者来到一间展览室,这家在省内名气颇大的农场,各种荣誉牌匾挂满了墙: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首批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当记者以为他要“自我夸赞”时,吴建立却开启了一旁的电脑,拿出一盒茶叶,刷起了条形码。
“这是这盒茶叶从生产到加工的全部信息,采摘时间、生产日期、生产地块,施肥时间和数量,都能通过网络查到。”吴建立介绍说,这是他们花3年时间潜心建设的茶叶质量追溯系统,投入资金超过100万元,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省内就此一家,1万亩茶园,几十吨龙井茶和蒸青茶都纳入了这一系统,这在国内也少有。”随行的省农业厅农场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绍兴县茶场的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项目是全国首批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20个试点之一,目前产品已实现全球可追溯。
支撑这一系统背后的,是绍兴县茶场多年来始终全力打造的绿色生产链。为了确保产品达到绿色标准,农场分设了7个部,每个部又分几个操作组,把产品质量与员工责任挂钩。
记者走进一间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把近期的生产数据输入电脑。“这是茶园管理的数据,什么时候施肥、修剪、加工,谁负责操作的,都要录入电脑。”他告诉记者,消费者可根据产品追溯编码通过网络、短信和语音即时查询这些信息。
吴建立告诉记者,目前农场直管茶园超过1万亩,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日式有机茶园管理经验,从茶园建设、树冠培育、肥培、病虫害防治无不按照有机农业的规范操作。为确保加工环节的绿色安全,绍兴县茶场近期投入近千万元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
如今,一条控制极严的完整绿色产业链,使绍兴县茶场实现了“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康师傅”、“星巴克”、“统一”等多家茶饮料巨头闻“香”而来,产品价格和档次自然水涨船高。
不仅如此,这个位于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绍兴县东部现代农业综合区的茶场,还辐射带动了2万余户茶农致富。记者才明白,绍兴县茶场拥有的“绿”,已远远超过了雨中那一抹翠绿的茶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