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浙江农产品西进,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袁卫 文/摄
  颜色金黄又泛着清香的佛手瓜引得客商流连忘返、啧啧称奇,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茶尽管售价不菲,但其优异的品质仍引得人们争相购买,而在杨梅汁、蓝莓汁等深加工农产品的摊位前,品尝和咨询的人们排成了长队……
  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具有浙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吸引了大量客商前来洽谈、采购,据统计,展会期间,我省参加农交会的41家企业和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场交易和项目签约总额达18.5亿元,藤桥熏鸡、忘不了柑橘等18个产品被评为金奖产品。辉煌的展会成就透露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浙江农产品西进,大有可为。
品质,农产品西进的最大优势
  在展会现场,记者看到,茶叶、水产、水果等浙江优质农产品都出尽了风头,在聚集了相当人气的同时也收到了不少订单。“我们的茶叶具有很大的品质优势。”新昌江南名茶市场的参会代表石慧贤,已在成都茶叶市场打拼了将近一年时间,并在当地拥有一家新昌大佛龙井的专卖店,对浙川两地的茶叶都比较熟悉,“尽管四川也盛产茶叶,但是相对于芽头较小、口味较粗的川茶来说,清香扑鼻、汤亮味鲜的浙江茶叶更受当地高端客户的欢迎。”石慧贤表示,他在成都的专卖店是去年12月开张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产生了近100万元的营业额。记者也在展会现场看到,标价在每公斤500元左右的大佛龙井很受欢迎,不时有人前来购买。
特色,“人无我有”的市场优势
  除了品质,浙江的一些农产品也占了“人无我有”的市场优势。玉环县漩门湾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恩锋是第一次来到成都,这也是他们合作社首次到中西部地区推介产品,3天的展会一结束,汪恩锋就大呼“不虚此行”:“由于是飞机托运,我们只带了30箱楚门文旦,每个售价在25元以上,想不到第一天就卖得差不多了,后面两天都舍不得卖,只是切开供客商品尝。”让汪恩锋更高兴的是,通过考察,他了解到当地人吃辣后,喜欢吃清爽的柚子润口,而楚门文旦和柚子比起来,有着香味更浓、肉质更细等优点,“难怪25元一个的文旦也能卖这么好。”汪恩锋表示,楚门文旦是浙江特产,在成都很难买到,此行让他收到了不少订单,下一步,他们计划在成都设立专卖点,到时可采用其他运输方式降低成本,售价下降,生意应该会不错。
  此外,浙江带去的深加工农产品也备受青睐。浙江扬眉饮品有限公司的杨梅汁、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的脱水蔬菜、浙江长生鸟药业有限公司的纳米珍珠粉等精深加工农产品都在展会上收获颇丰,参展商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农展会,看到了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潜力,为下一步企业扩大产品市场获得了宝贵信息。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西进,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好途径
  其实,纵观近几年农业“走出去”的历程,浙江农民运用品质和市场优势拓展流通渠道已经颇为娴熟。凭着优良的品质,靠着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浙江绿茶近年来在北上、南下、西进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通过农民信箱和淘宝网,温州、台州等地的农民把水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尤其是广大内陆地区,成了当地不少水产企业的主要销售目的地;通过连锁经营,“不老神”、“蜂之语”等企业把连锁店开进了全国众多城市的大街小巷,丽水市则用开设专卖店和配送中心的方式,把当地的食用菌、竹制品等特色农产品直接送到了北京、上海、河南、四川等地市民的家门口;而“追着太阳种西瓜”的温岭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甚至把种植基地都“搬”到了全国各地,靠着成熟的种植技术和优异的西瓜品质,使“玉麟”西瓜的踪影出现在了全国大部分省市。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商业重镇,浙江农产品在本届农交会上的市场表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长三角地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浙江农产品充分发挥品质、市场和加工等方面的优势,以成都为中心向中西部地区辐射,进而扩大市场、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失为促进农产品流通的一个好选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