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3版:农机化

插秧机迎来新技术流

  国内用户所熟知的毯状苗插秧机技术模式,迎来了新的竞争者——钵苗育插秧技术。中日两家知名农机企业经过一年多的精诚合作,现已开发出了采用钵苗插秧技术的2ZB-6(RX-60AM)六行乘坐式水稻钵苗插秧机。
  据介绍,这种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带营养体栽育、无缓苗期、成活率高、生长期长、增产明显,通过定量定位播种,比常规播种节省种子成本70%以上。此外,还可有效解决毯状插秧机插秧中存在的播种量大、漏秧率偏高、秧苗质量差、插苗不均匀等问题。与毯状插秧相比,钵体插秧技术受插秧时间限制小、秧龄弹性大,穗粒大而多,田间护理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
  笔者了解到,钵体成苗和毯状苗的播种量相差很多。一般毯状苗每盘的播种量在150-180克,疏种的话也要100克。钵体育苗每盘播种量一般在30-40克,只有毯状苗播种量的四分之一。之所以播种量这么少,其秘诀在于它特有的秧盘。一个秧盘有448穴,钵口16毫米、底部13毫米、高25毫米,钵的底部有自由开关的Y字型孔。通过使用全自动播种机,就可以实现每穴3-4粒的定量播种。一小时就能够完成300盘秧盘的播种。
  用钵体成苗来插秧也更省力。搬运秧苗的专用工具也使得搬运秧苗变得轻便、快捷而且不会损伤秧苗。有用户反映,“取秧苗就像接下薄纸一样简单。”钵体成苗插秧机利用不伤苗的独创式移植装置――移植机械手将一株株的秧苗小心地从秧盘中顶出,既不会伤根也不会伤苗。乘坐式钵苗插秧机的株距最大为30厘米,实现了成苗插秧时疏密的自由调节。
  通过试验对比,和毯状苗相比,由于钵体成苗是浅耕情况下插秧的,一周后就可看出钵体秧苗生长有力,根明显粗壮很多。插秧一个月后钵体秧苗根株都打开了。由于每一株苗连根部都充分地沐浴在阳光下,而水稻本来就有很强的光合作用的能力,这个能力被钵体秧苗充分发挥出来,以致秧苗更加健康。
  据了解,为保证产品品质,现阶段该款高速钵苗插秧机及全自动钵苗播种机采用全套进口部件总成的形式进行组装,今后将逐步添置和引进先进设备,为实施国产化做准备。
朱礼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