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8日,广东省第二届省农运会于江门举行,深圳决定弃权。对此,深圳农林渔业局解释称,自2004年“村改居”完成后,深圳已没有农民,“我们不搞形式主义,所以不参加。”
深圳目前究竟还有没有农民?据了解,深圳至今仍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本地居民,譬如南山蛇口一村还是纯渔民村,按照本届农运会的规则,这部分人有参赛资格。但深圳农林渔业局称,只是很少一部分人,也不具备组织代表团的条件,“不搞形式主义,不参加”。
在尚有一定争议的情况下,深圳方面主动“弃权”农运会,肯定比“糊里糊涂”在身份都搞不清的情况下“勉强”参加要强,这最起码是一种务实和理性的体现。
和一些地方“稀里糊涂”甚至“作假式”派运动员参加农运会,深圳市的“弃权之举”无疑更实事求是一些。一些地方的“冠名”运动会,如农民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工人运动员,被并非“农民、大学生和工人”身份的人顶替参加,似已成“惯例”。深圳市如果遵循这样的“潜规则”,或顺水推舟似乎也说不出什么来,但深圳却偏偏在身份上“较真”,相对于霸王硬上弓或弄虚作假,看来是强一些。 (毕晓哲)
去“形式主义”最为关键
虽然此次深圳拒绝参加省农运会的做法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但还是赢得了很多网友的“力挺”。这背后又说明了什么?如何理解“我们不搞形式主义”中的“形式主义”,或许是解读这一新闻的关键。
我们有不惜重金举办各种运动会的热情,有层层向国际看齐的等级化的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全运会、省运会,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农运会、城运会、青运会。然而,体育运动会虽多虽繁,但我们群众体育的现状以及所带来的体育健身效果,却并不令人乐观。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1平方米多一点,全国青少年体质近20年持续下降。
如何让各级别的运动会真正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减少一些形式主义,把有限的钱真正花到建运动场馆、添置运动设施、支持民众的日常健身上来,值得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思考,进行相关改革。 (张贵峰)(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