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美华
“村民住公寓,按月领工资,年终分股金,教育全免费,医疗有补助,养老有保险”,这是河南省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村民幸福生活的真切描述。近日,记者慕名来到西滑封村,深切感受这一幕幕幸福场景。
一进村子,映入记者眼帘的的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厂房,整齐划一的农民公寓,学校、水上乐园、图书馆、医院……令人目不暇接。村道两旁种满了柏树和雪松,还有大片大片的草坪和盆花,明镜似的荷塘上架起了九曲回廊,宛如都市公园。
公园里的石凳上坐着三三两两的老年人。看到来了记者,年过七旬的路向松老大娘热情地拽着大家参观她的新居。路大娘自豪地告诉记者:“党的政策好,村里为我们建起新房,你们看看屋里,要啥有啥,不会比城里人差吧!”
一旁的村支书也赶忙介绍起村里的情况。现有280户1200口人的西滑封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小油坊、小作坊、小面坊、酱菜坊起步,积极探索“以工养农、兴工富农”的发展之路,将一个贫穷落后的“糠包村”建设成了一个富裕文明的小康村。远近闻名的村办企业焦作市黄河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电力电缆厂、热电厂、造纸厂等13家大中型企业。2010年,村里实现销售收入近30亿元,人均年收入1.5万元。
集体的“腰包”鼓了,村里便动起了为村民谋福利的大手笔。近年来,村里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建起了6幢6层和2幢16层的村民住宅楼,水、电、气、暖设施齐全。村里各项福利待遇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村民看病实行合作医疗,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村民个个享受退休制。
正说话间,路大娘的小孙子放学回家了。路大娘说,村里有中小学、幼儿园,现在小孩子上学都不用自己花钱了。村里还实行教育补贴制度,不管你有没有小孩、小孩是否还在上学,只要你在村里的企业上班,一个劳动力一年就可拿到1200元的教育补贴。按老支书王在富的话说,这叫“既要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更要用科学文明的思想武装头脑。”
为了让文明的乡风吹遍每个角落,西滑封村每年都要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好职工以及“文明五好家庭”,今年又推出了好楼长评选活动,改变传统的村庄管理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和谐、安定的良好氛围。
这就是人人羡慕的西滑封村,一个村企合一、集体经营、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