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残运会,你我共参与

——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侧记

  □本报记者 陈鎏琰
  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正火热进行中。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以自己的拼搏和汗水,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激烈而又感动人心的精彩赛事。人们在现场为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运动精神欢呼的同时,也有一群志愿者和普通市民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们表达着敬意。
那一朵朵可爱的“小浪花”们
  残运会男子T53级400米轮椅竞速决赛一结束,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志愿者赵勋江赶紧跑过去,蹲在地上将比赛用车上用来固定运动员的绳子解开,双手用力将运动员抱起,轻轻放到了轮椅上……
  自8月11日残运会开幕以来,在赛场和运动员驻地,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被亲切地称作“小浪花”。本届残运会共招募了1.2万名志愿者,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检录管理、赛场辅助、器材管理、帮助运动员上下车、授奖引导、场内外服务、运动员接待、咨询引导等各项志愿服务。
  据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因为残运会的特殊性,对志愿者的要求相对于刚刚过去的省运会要高得多。为此,大会着重对志愿者进行了接待礼仪、生活习俗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特殊培训,目的是为运动员们提供“无障碍服务”。“为盲人运动员引路,帮忙换衣服、推轮椅这些工作难度不是很大,最困难的是抱肢残运动员上下轮椅,每次都累出一身汗,从太阳初升到夕阳西下,我们的工作几乎是一刻都不能停。”残运会志愿者、浙中医大大二学生周俊林告诉记者,“这几天高强度的志愿服务,让我们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但是最大的收获却是来自心灵的震撼。残疾体育健儿身上展现出的自强不息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能为残运会服务,再苦再累也值得!”
向残疾人运动员致敬
  10月13日下午,在比赛看台上,出现了一条小小的横幅,上面写着“加油!你们是最棒的!”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位杭州市民张先生带来的。“很多运动项目我们普通人尚且不能做好,但残疾人却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真的很感动!”张先生说,过两天,他还准备带自己的孩子一起来观看比赛。
  残运会期间,还有不少普通人在以自己的方式向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强不息精神致敬。
  10月12日下午,阵阵喝彩声从浙江财经学院西操场上传来。场上的这支运动队伍可不一般,别看他们都戴着黑色的眼罩,场边还有教练在指挥,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盲人足球运动员,而是浙财院的学生在进行盲人足球运动体验。
  参与体验活动的李炳欣同学告诉记者,这次体验活动很有意义,自己深切感受到了盲人在进行足球比赛时遇到的困难,“我更加佩服他们在赛场上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赛后,指导学生进行体验的李敬辉老师感触颇深,“让学生切身体验盲人的状态,去感受一个盲人可以做的事,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作为一个健全人就可以换位思考,给予残障人士更多的帮助。体验活动结束后,就有学生向我表示他将来对待残障人士会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尊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