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提起基层兽医,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挎着药箱走街串村的“赤脚医生”的形象,然而,9月7日至8日在台州市路桥区举行的全省基层动物监督体系建设现场会,却让参会人员见识到了全新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队伍,展示了官方兽医的良好风采,也明确地传达了一个信息——我省正着力谋划推进动物卫生监督队伍实现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跨越。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出席会议。
据了解,虽然我省近年来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全省畜禽养殖场(专业户)中,中小规模养殖仍占很高比例,养殖主体量大面广,而且畜禽及其产品调运活动频繁,中转环节多,监督任务十分繁重,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却相对较少,难以适应履职需要。新形势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责任风险正在显著加大,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省各地畜牧主管部门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少显著成效。如路桥从规范化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入手,实行机构名称统一、形象标示统一、上墙公示统一、设施装备统一、记录档案统一等“五统一”建设标准;杭州余杭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进产地检疫规范化建设,实行集中申报与乡镇申报相结合的产地检疫机制;东阳市则从队伍建设出发,着力提升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公务人员的业务、法律、政治等多项素质,打造了一只“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不出事”的“五事”干部队伍。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省将继续突出抓好动物卫生监督基层派驻机构建设,提高执行力。各地在畜禽养殖量场(户)较多,产地检疫量较大,以及有大中型屠宰场、区域性畜禽交易市场等工作任务较重的区域,要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加强指导和督促,协力推进,确保年底前全省60%以上的畜牧业主产县按要求建立基层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同时,畜牧兽医系统要把懂业务、懂法律、责任性强、敢执法的精兵强将充实到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岗位上来;已建立区域性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的县市,要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改善执法装备设施,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统一执法窗口形象,全力提升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