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省农科院建立转基因生物安全数据库

  近日,由省农科院承担的浙江省重大农业科技项目“转基因产品定量、特异性检测及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通过了验收。项目建立了番茄、大豆等4种农产品高效核酸提取方法,并初步建立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数据库,使我省转基因产品风险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
  2011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16个年头,世界各地的转基因作物面积不断扩大,转基因玉米、大豆等不断大量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原料。建立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数据库,能严格确定转基因产品身份,构建相关风险管理体系,使消费者明白消费。
  今后,番茄酱是否用转基因番茄制造,可通过取样、提取核酸和PCR等检测技术验明身份,即可明确是否包含转基因成分,甚至计算转基因成分含量。项目还采用Tail-PCR、Genome walking(基因组步移技术)等技术分别分离转基因植物旁侧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1种转基因番茄和4种转基因水稻转化体特异性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在收集、整理、分析转基因生物研究情况、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产品及风险评估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数据库。
  据悉,2001年以来,我国规定对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番茄等5类17种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实行强制性标识,但标识方法只是在包装上注明是否为转基因产品,而无法溯源到是何种转化体,加之转基因作物种植、生产、加工零散、分布广泛等特点,也限制了标识管理制度的全面实施。转基因产品检测和安全评价技术的深入开展,将对政府监管部门执法提供科技保障,以加强转基因产品溯源,保护本国农产品贸易,健康稳定地推动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发展,也将更好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晓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