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农资

使用生物农药要注意四大气候因素

  生物农药既不污染环境、不毒害人畜、不伤害天敌,更不会诱发抗药性的产生,是目前大力推广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但是,使用生物农药必须注意温度、湿度、阳光和雨水等四大气候因素。
  1.掌握温度,及时喷施,提高防治效果。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主要由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孢组成,对温度要求较高。因此,生物农药使用时,务必将温度控制在20℃以上。一旦低于最佳温度喷施生物农药,芽孢在害虫机体内的繁殖速度十分缓慢,且蛋白质晶体也很难发挥其作用,难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试验证明,在20℃—30℃条件下,生物农药防治效果比在10℃—15℃间高出1-2倍。
  2.把握湿度,选时喷施,保证防治质量。生物农药对湿度的要求极为敏感。农田环境湿度越大,药效越明显,特别是粉状生物农药更是如此。因此,在喷施细菌粉剂时务必牢牢抓住早晚露水未干的时候,在蔬菜、瓜果等食用农产品上使用时,务必使药剂能很好地粘附在茎叶上,使芽孢快速繁殖,害虫只要一吃到叶子,立即产生药效,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避免强光,增强芽孢活力,充分发挥药效。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力。实验证明,太阳直接照射30分钟和60分钟,芽孢死亡率会达到50%和80%以上,而且紫外线的辐射对伴孢晶体还能产生变形降效作用。因此,施用生物农药要避免强的太阳光,以增强芽孢活力,发挥芽孢治虫效果。
  4.避免暴雨冲刷,适时用药,确保杀灭害虫。芽孢最怕暴雨冲刷,暴雨会将粘在蔬菜、瓜果等作物上喷施的菌液冲刷掉,影响对害虫的杀伤力。如果喷施后遇到小雨,则有利芽孢的发芽,害虫食后将加速其死亡,可提高防效。为此,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时,要根据当地天气预报,适时用好生物农药,严禁在暴雨期间用药,确保其杀虫效果。
腾 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