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一根竹笛挑动发展之路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杭州苏东乐器厂厂房里一派繁忙景象:20多名工人正忙着锯节、打孔、校音。公司负责人陶卫东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我们中泰的竹笛。今年我们的销量估计比去年上升80%左右,接到的订单多得都快来不及做了!”
  中泰是我国的“苦竹之乡”,有苦竹面积2.8万多亩,创建有全国唯一的苦竹种质资源库,但经济贡献度所占比重一直不大。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中泰乡党委、政府加大经济转型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既富了农民,又实现了生态保护。目前中泰乡竹笛等生产加工企业有130多家,以竹笛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链年总产值超过1个亿。同时,该乡致力于拓展以竹笛产业为延伸的产品贸易、创意农业、生态旅游业,打造国家级生态乡镇。一根小竹子撬起了一个生态大工程,一个富民大产业,成就了中泰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这两年,苦竹制笛需求越来越大了!”陶卫东算起了一笔经济账:过去100斤苦竹,卖5元10元,现在平均每亩3000多元,光苦竹原料这一项农民的总收入就达8000多万元;原来笛子最贵卖到20多元一支,现在一支上百甚至五六百元,有的上千元,中泰乡从事竹笛等乐器加工的人员有1000多名。
  中泰竹笛在中国竹文化节、国际竹业博览会、省市级旅游纪念品博览会上频频获奖。青青修竹变成一根根竹笛,富裕了中泰的百姓。眼下,中泰乡从苦竹资源产出、产品加工制作,到演奏人才培养,形成了较好的产业链,所形成的品牌效应,推动了当地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泰一方面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开展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编制完成了《中泰乡旅游产品开发规划》,整合资源推出中泰旅游路线;另一方面结合竹笛产业、茶叶产业、花卉苗木产业的提升,大力优化乡村环境。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互生共荣,紧密完成一二三产的结合,中泰步入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去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2.2亿元,财政总收入3.0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16185元。
王丽娟 沈维 胡炳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