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关注农村留守妇女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人数已超过2亿。而这2亿农民工留在农村老家的,是4700万名留守妇女和227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
  近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黄晴宜率调研组来到湖北,深入农村走进留守“姐妹”和孩子们中间。
  调研显示,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困难首先是劳动负荷重。丈夫外出务工,妻子既主内、又主外。第二大困难就是发展能力弱。留守妇女在家庭收入中的贡献相对较小,个人收入占家庭收入30%以下的达到一半以上。45.3%的妇女选择留守是因为缺乏技能,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目前,让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压力最大的,就是子女的教育问题。湖北农村留守妇女八成以上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她们对子女的教育、辅导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据悉,湖北约有留守儿童138.5万人,其中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隔代监护,还有的由亲友监护,只有两三成左右由单亲监护,还有极少数“自我监护”。
  与同龄人比,留守孩子们总有些“心事重重”,由于乏人辅导,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太好,这除了思想包袱重,没人辅导,还由于他们要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甚至农活。与非留守儿童一比,这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再加上缺乏监管,他们更容易染上一些坏习气。
  黄晴宜说:“解决留守妇女儿童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减少‘留守现象’,让农民工转化成市民。”她希望各地进一步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搞好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致富能力;拿出真金白银,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其生活质量。
  不过,基层的干部群众最期盼的,还是国家尽快出台农民工进城的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系列政策,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步伐,让留守妇女、儿童,不再留守。
(摘自《人民日报》 田豆豆/文 2011年8月3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