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的数据显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7月同比上涨6.5%,再创新高,但分析人士认为,这有可能是年内高点,未来一段时期,物价回落将是大趋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总结上半年物价情况时曾表示,我国物价今后走势趋稳的有利条件正在增加。比如,夏粮丰收,这会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品还是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变化;6月份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这有利于减轻强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逐月缩小。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物价上涨除了前两年货币供应量成长较快带来的滞后效应,另外还有“成本推动的上涨”,包括工资、原材料、大宗商品等价格上涨。不过,从测算来看,三季度将是全年CPI的一个高点,往后将会有所回落,通胀总体可控。
分析人士称,由美国债务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使得今年以来上涨迅速的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这将减轻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有助于国内价格回调和稳定。
不过,如果从国际黄金价格暴涨的形势看,通胀的预期仍不能乐观。8月以来,国际黄金价格已从每盎司1610美元,最高上涨至1772美元,涨幅接近10%。
有市场分析机构称,美国为应对债务危机,可能仍将启动增发货币的量化宽松政策,黄金价格已经提前兑现了这个预期。而如果美元继续滥发,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仍会构成不利影响。
(摘自《中国青年报》 众石/文201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