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杰
差异化发展的主旨是实现产品向商品的转化,关键是产品的特色和营销方式的多样化。为此,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升农业差异化发展的要素集聚力。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农业资源分布状况、产业基础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以比较优势为原则,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一是城郊都市型农业,以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郊区为培育重点。利用城市的辐射功能和近郊的区位优势,依托城市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特色水果、花卉苗木、休闲观光等具有较高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努力建设成为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功能完善的都市型农业区,为城市及居民提供菜篮子产品、绿化美化产品和旅游休闲产品。二是平原外向型农业,以环杭州湾和浙东沿海地区为培育重点。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畜禽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及加工业,努力形成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加速农业发展国际化。三是山区生态型农业,以金衢丽地区为培育重点。立足丘陵山区植被、大气、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有机绿色蔬菜、水果、畜禽、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推广立体种养和反季节生产,努力建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二)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着力提升农业差异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农产品供应和居民消费的特点,找准自己特色,做到以特制胜。一是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品。我省食用菌、茶叶等产业优势明显、市场份额较高,突出规模化、外向化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主动参与产业的区域化分工,实现提质增效。对产品特色明显,与国际和周边省份比较具有地域性竞争优势的猪禽羊肉、中药材等,按照不同层次消费需要,调整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对独特产品如杨梅、四季柚等,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继续扩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和产业档次。二是做优做美创意产业。把创意经济理念引入农业,研发设计创意产品,推动产品外观、包装、组合、品牌的创意设计,推动农业自然景观、文化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创意开发,产生更高价值。三是做精做深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支持加工企业引进和研发先进加工技术、工艺、设备,大力开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农产品及加工产品,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三)改善农业设施装备,着力提升农业差异化发展的生产推动力。通过采用先进设施,为农业生产及其产品的储藏、保鲜提供最佳环境条件,实现农产品上市的季节差和时间差,缓解和防止市场竞争压力。大力发展设施化生产。积极推广大棚设施、温控设施、智能化设施以及肥水管理设施,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实行反季节、错时生产,提早或推迟采收期,实现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转变。推广应用冷藏保鲜技术设备。通过冷藏保鲜延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期,错开上市季节,变大路货为稀缺品。推广应用农产品产后处理设施。采取各种产后处理技术和处理设备,保持农产品鲜活性、营养性和安全性,增强农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四)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着力提升农业差异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坚持把种子种苗产业培育作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先导措施,组织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健全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体系,加大投资扶持力度,促进种子种苗产业的现代化。加强优质新品种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广泛运用现代高新技术、航天技术选育新品种;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发适应本地资源以及本企业技术特点的新品种;加快国内外优质良种,尤其是名、特、优、新、稀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促进品种更新换代。加强对地方传统名特优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地方特色品种改良。加强新品种选育展示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和完善一批农作物良种繁育、引繁中心以及畜禽原良种繁育场。加快推进统一育供秧,建设一批工厂化育秧中心,广泛运用细胞技术,培育组培秧苗,提高育供秧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育繁推机制。鼓励科研育种单位和科技人员面向生产开发新品种,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育种机构或与科研单位组团开发,引导育种人员参与种子产业化经营。创建一批科技示范园,吸引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入驻,促进种子研发、推广、繁育相结合。(五)积极创新营销方式,着力提升农业差异化发展的市场牵引力。在充分调研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辅之以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和方法来拓展销售空间,引导消费,扩大销量。一是科学细分目标市场。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销售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集中力量发展富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或完善生产技术,或改进包装加工,确保在市场细分中的领先地位。二是创新营销方式。积极探索各种现代交易方式,建立跨区域的销售服务网络,引导优质、品牌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适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农民购销队伍和民间流通组织的作用,鼓励农民以各种形式参与农产品营销。三是广泛开展宣传推介。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种国内外农产品展销活动,宣传产品特色,获取市场信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认可度和占有率。(六)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农业差异化发展的产业影响力。农业差异化竞争归根结底是农产品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一是提升产品质量,夯实品牌基础。以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推广应用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构建覆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加工包装等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夯实品牌产品的质量基础。二是整合品牌资源,形成区域品牌。坚持“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的理念,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品牌和服务为纽带,联系周边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或者跨区域整合农产品品牌,力争一个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主打品牌,使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保护品牌资源,打造诚信品牌。做好品牌农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坚持扶优与打假相结合,加大对假冒农产品品牌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行为。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名牌专用权保护活动,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形成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协作保护网络。定期对区域品牌农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监测,保证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作者系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