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新昌:

林下套种杨桐 出口创汇致富

  杨桐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新昌低山地区自然分布较广,原先作为劣质薪柴使用,无经济效益可言。而在日本,杨桐是供神祭祖不可缺少的供品和饰品,枝叶都是宝,年需求量达4亿束以上。上世纪90年代,新昌县在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的带领下,开展杨桐林下套种,使杨桐变废为宝,出口日本赚洋钱。到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2.5万亩,在嵊州、上虞、东阳等地外拓基地1万多亩,年可提供杨桐产品7000万束,占全国出口量的50%,年产值1亿多元,1万多从事杨桐柃木采摘的农户人均创收1.7万元。杨桐产业已成为新昌县创新强林、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
  至今,新昌逐步形成了马尾松黄山松林下套种、板栗林下套种、毛竹林下套种等多种杨桐种植模式。杨桐一般3年始产、10年盛产,亩产值可达2000元以上。杨桐林下经济的发展,既提高了鲜切枝叶产品的合格率,又使基地综合收入明显提升。如小将林场罗坑山近3000亩黄山松套种杨桐后,亩均增收约2000元,年增收达600万元。又如沙溪镇董村一农户在承包的板栗林下套种杨桐仅3年,亩均增收300-400元,盛产期亩均增收2000多元。
  新昌县在发展杨桐基地时采用了“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还吸纳了大量农户参与经营。
  而且杨桐基地建在林下,不采取全垦整地方式,避免水土流失,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杨桐郁闭成林后,不但能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新昌有5万亩板栗基地,由于板栗属阔叶落叶乔木,一到秋冬季,森林景观效果较差。如在板栗基地里套种杨桐,森林生态景观将得到显著改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