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在乐清利用林下环境推广铁皮石斛种植技术,年亩产石斛30公斤,效益可达6万元。近些年,我省坚持“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总战略,以打造森林浙江为抓手,立足兴林富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实现林下经济效益826亿元。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和空间,进行科学种植、养殖和深度开发,实行生态保护和高效经济紧密结合的现代林业经营形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致力“一优两高”林业、林业特色基地和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引导林下经济和立体复合经营,实行产业化生产。在取得的826亿元林下经济效益中,种植产值为553亿元,养殖效益49亿元,森林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年产值达到224亿元。
我省的林下经济模式主要可分为七类:
高效经济林模式。通过培育竹林、油茶、花卉苗木、山地干鲜果等主导产业,加快高效生态林业产业集聚发展。全省建立高效生态经济林1080万亩,年产值360亿元。
竹笋开发模式。全省已开发笋用竹林和竹材两用林面积500万亩,仅笋一项增收超过68亿元。
林苗一体化模式。近年来,我省加快调整花卉苗木结构,引导绿化大苗、家庭盆花和林苗一体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去年全省种植面积达160多万亩,年产值120亿元。
林粮套种模式。利用林间空地套种油菜、马铃薯、豆类等经济作物,达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目的,促进林木生长。全省经营面积在30万亩左右,产量和效益达到耕地的60%以上,年增经济效益4.5亿元。
林禽共养模式。利用森林发展畜牧养殖和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开发,丰富菜篮子供应。全省林下养殖面积达到70多万亩,年增产值49亿元(其中野生动物37亿)。竹林鸡、七彩山鸡等饲养量达到1000多万羽。
复合经营模式。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行林苗、林药以及柿子茶叶、板栗香榧、香榧茶叶、林下杨桐等复合经营模式,全省面积60多万亩,增加经济效益30多亿元。
休闲观光模式。利用现有的500多万亩现代林业园区、特色基地、森林公园等资源,积极开发休闲观光、林家铺子等服务业和森林旅游,全省年产值达到224亿元。(相关典型报道详见今日C2版)
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