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赵益福,男,1962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原浙江农业大学,高级农艺师。2003年起任温岭市农林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省农作物新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台州市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温岭市首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见习记者 姚力丹
在温岭市农技推广战线上,有这样一位“老兵”:他30年如一日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户送科技、送服务,他就是温岭市农林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赵益福。
心系农民 常年奔波在田头
敦实的身材,憨厚的笑容,这是赵益福给人的第一印象,而最让人难忘的还是他那黝黑的肤色。“赵站长的黑皮肤是跑田头给晒出来的。”当地不少农民都这么说。
温岭是我省的台风多发地区,每年夏季,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抗台救灾降低损失,成了赵益福的“必修课”。下轩村种粮大户江美春前年种了450亩水稻,眼看快丰收了,没想到7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一下就淹了他家350亩稻子,损失了20万元。“看着地里成片成片的稻谷都发芽了,只能拿去喂鸭子,心痛啊。”江美春说。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赵益福带领的农技专家小组第一时间赶到他的田头,指导他疏沟排水,抢收补种。“温岭台风频繁,灾后自救只能‘亡羊补牢’,如果有烘干机,你们就可以赶在台风来临前加紧收割,减少损失。”在赵益福的建议下,去年,江美春购买了两台烘干机,“以前割稻就怕下雨,现在可好了,想割就割,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了。”“作为一名农技员,扎根农村是我的职责。”在30年的农技推广生涯中,无论是三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他都没有停下下乡的脚步,跑田头、授技术、治灾情。在他的带领下,温岭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每年都要为全市的种粮大户开展多次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只要碰上技术难题,我们都习惯找赵站长,他准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田头,为我们排忧解难。”江美春说。
探索创新 让良种播撒得更广
常年在温岭市农技推广战线上,赵益福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提高粮食单产,让农民增收致富。“好品种是丰产的前提。”为此,他积极搞调研、做示范,确定主推品种,组织开展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鼓励更多的农户种植优良品种。
东浦泥村箬横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齐军告诉记者,合作社从3年前开始种植农林局推荐的晚稻主导品种“甬优9号”,去年1000亩晚稻平均亩产有500公斤。“这个品种米质好、价格高,每公斤能卖到5元,比种其它常规稻划算多了。”朱齐军乐呵呵地说,“每年赵站长都会给我们送来一些新品种让我们试种,现在我们不仅自己种得好,还带动了周围农户一起选用好品种。”
如今,在赵益福和他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温岭市已经推广“甬优”系列品种6万亩,单季晚稻最高亩产700公斤。
现在赵益福又在积极推广生态型、无公害、高效益的“稻鸭共育”新技术,在生态循环农业之路上探索实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