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精神

农业“两区”建设热力四射

  □本报记者 金 茹 见习记者 姚力丹
  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向“两区”的集聚,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7月13日,全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在金华召开后,各地迅速行动起来,抓住重点,致力于把“两区”打造成我省建设现代农业的先行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两区”生产能力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两区”丰产高产的保障和前提。“今年,我市将启动5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着力改善园区内的排水沟、进水渠、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宁波市农业局副局长凌永建告诉记者,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市财政补助资金2210.6万元已全部下达,地方配套资金也已到位。据悉,这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还只是试点工程,“接下来的4年里,我市每年都将完成1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共建45万亩。”凌永建说。
  绍兴市农业“两区”建设也进一步明确了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绍兴市农业局副局长孙建焕告诉记者,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召开后,市里立刻进行了部署,“今年,我们将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列入‘两区’的田间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农用输电线路、变压器等基础设施,按投入总额的40%给予补助。”
  诸暨市林业局今年将在现代林业园区内重点发展林地喷微灌设施、林地覆盖耕作清理设备、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械及沟渠路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对育苗配套设备、病虫害生物控制设备、林地清理设备和防虫网等设施,我们都将按实际投入资金予以相应补助。”该局有关负责人说。
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实现“两区”服务前移
“两区”建设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安吉县今年在续建4个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将新建10个以白茶、畜牧、水产、蚕桑、瓜果蔬菜等主导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为确保园区建设顺利进行,安吉县建立了园区建设联系责任人制。“局里的业务科站都分别与现代农业园区的各项目单位建立了联系制度,进行业务指导。各乡镇也落实了固定的农技人员联系园区,帮助园区项目单位做好政策对接、技术指导和沟通协调工作。”安吉县农业局局长张惠玲介绍说,按照规定,各联系责任人每半个月就要对所负责园区的进展情况写一份书面报告。
  金华婺城区农林局副局长孔爱华表示,下一步,婺城区将在“两区”范围内建立责任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落实首席专家和责任农技员制度,“我们将在汤溪、琅琊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建立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在万亩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立农技、农机、农资三服务中心,实现服务前移。”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两区”发展优势
  强有力的土地、资金政策扶持是助力“两区”建设的重要措施。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吉县今年完善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县财政农发金每年增长20%,全部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鼓励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加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我们对园区内通过考核验收的农业项目给予其建设成本30%的补助,对在园区新成立的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给予2万元的补助。”张惠玲说。
  丽水市今年将安排市财政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县(市、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考核和项目补助,同时,各县(市、区)政府也将设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专项资金,积极引导各项补贴扶持政策向“两区”倾斜。“我市对在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精品园内集中流转连片土地100亩以上、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经营主体分别给予水田每亩400元、旱地每亩100元的资金补助。”丽水市农业局副局长王亚民说。
  “我区将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储备交易平台,力求流出一片土地、引进一些主体、带动一批农户,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衢州衢江区农业局局长汪泉水介绍,近日当地加大了对现代农业园区内土地流转补贴的力度,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新增流转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可获得每亩150元的奖励。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今年将启动沿浦紫菜养殖示范区、赤溪紫菜全浮流养殖产业示范区、霞关海参特色精品园等7个省级渔业现代示范园区建设。“我们对新增发展海参、鲍鱼养殖连片面积在1000笼以上的,每笼给予30元的补助,发展其它精品渔业养殖连片面积3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1000元补助。”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凡列入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的项目,局里都将给予优先安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