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四明山是全国十九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四明山第一党支部纪念室就深藏在巍峨四明山的一处四合院里,这是四明山第一个党支部。今年84岁的沈仲安老人向笔者回忆起了72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当战争的硝烟刚刚泛起,革命的种子就在有“丹山赤水”之称的柿林萌芽。1939年5月,时任山区特派员的朱之光与谢汝昌秘密来到柿林,成立了四明山区最早的党支部中共峙岭(柿林)村支部。到1943年8月,四明山区共建起了34个党支部,发展党员182名。
沈仲安老人说:“当年革命者吃住在深山老林,毛竹做床,石头为凳,下过雪后走路怕被敌人发现,倒走着用毛竹拖掉脚印。革命很艰苦,但是他们很乐观。”当时流传下来一首小诗:“深山密林‘小公馆’,‘金毯’铺顶‘银条’围四边,‘不动椅子’‘自动桌’,囫囵眠床‘沙发垫’,长年不断自来水,煮饭做菜不冒烟,只为革命做神仙”。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四明山人民,积极投身救亡运动,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不断壮大新生力量。抗日战争胜利后,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坚持在四明山工作的游击队员,又开展游击战争,涌现出许多红色的堡垒村,红色堡垒户。直到1949年8月,大岚500多名民兵向匪窝点嵊、奉、余边境东坑、东家岩、梨州进攻,宁波军分区与绍兴军分区派兵接应,经过13个日日夜夜包围搜捕,最终把匪首俘虏。从此,宣告盘踞在四明山的国民党残余匪徒彻底消灭,四明山人民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历史结束了。 沈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