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人竟挂起“蚊帐”种水稻。6月28日,笔者在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何双蓬村市丰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优质大米种植基地里看到,一大群人正在稻田上搭建巨型“蚊帐”,在即将完工的“蚊帐”里,一群农民在插秧。
据柯城区农业局农技站负责人介绍,这种巨大的“蚊帐”,其实是水稻的防虫网。有了防虫网,水稻从育秧到大田种植,害虫飞不进,整个生长过程不施农药,保证大米颗颗“绿色”。为了防止害虫中的“漏网之鱼”,在稻田内再安装4盏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有效诱杀害虫。
笔者看到,防虫网用尼龙织成,非常坚固,间隔几米用钢管撑起,网眼约1毫米左右,一般的飞虫根本进不去。走进“蚊账”,只见新栽的水稻一行行排列整齐,长相清秀,除了田埂边上的几只蚂蚁,并没有见到有其他飞虫。
据介绍,在水稻种植中采取防虫网全程栽培管理模式,在我省尚属首次。近年来,水稻褐飞虱、白背稻虱等飞虱类害虫增多,农民防治病虫害次数增多,给粮食质量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防虫网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今年5月,柯城区农技站选择何双蓬村10亩水田作为防虫网种植水稻试验示范基地。6月1日,衢州市丰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播下了10亩“甬优15”,同时拉起“巨网”。公司还在水稻播种前施了10吨有机肥料和优质食用菌菌渣,计划分阶段追施每亩80公斤有机颗粒肥料,保证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不施化肥。
“虽然搭建防虫网每亩成本要五六千元,但可以使用多年。”丰云公司负责人姚志云介绍,公司已为这些大米申请注册“丰云1号”商标,据预测,运用防虫网的稻田预计亩产可达500公斤,种出的有机大米在市场上可卖到每公斤40元—60元。
程红芬 翁水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