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碧芳
本报讯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要紧紧围绕“精品特色农业大省、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的目标,以服务“两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7月4日举行的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管理培训班上,省农业厅副厅长陈利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来自27个农技推广示范县农业局的分管领导和项目管理人员以及6个培训基地的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据了解,2009年,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全国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我省共有27个县(市、区)被列为首批示范县建设单位。两年多来,各示范县按照省厅的部署和要求,普遍建起了集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职能于一体,县、乡、村、户四级配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面覆盖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每个示范县围绕3-5个主导产业,通过建立“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推广模式,有效构建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显著提高。仅2010年,各示范县共筛选确定主导品种631个,主推技术546个,培训农民97541人,为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建设,推进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制度的建设。共建示范基地270个,示范户2.7万户,异地集中培训农技人员60多期5400余人次。
第三轮示范县项目建设即将启动。为扎实推进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我省将继续对去年的27个示范县予以支持,要求各示范县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层层签订项目实施协议书,突出工作重点,要始终把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作为示范县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深化“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人员老化问题;着力改善农技推广条件,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着力加强农业公共服务延伸,重点推进农业服务向“三农”服务拓展和农业“两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