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两岸农业人士“问诊”菜价

  台湾为何不会发生“卖菜难,买菜贵的现象呢?台湾农畜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沈山仓藤近日说,解决之道就是农业合作社。
  例如:台湾有很多养猪的农民,不同地方组成生猪生产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再统一形成“台湾生猪联合社”,联合社下有运销社,把生猪直接对接到肉品市场,进行买卖和屠宰,再运往食堂、超市以及深加工厂。再通过加工厂,直接与菜市场、超市等对接。
  农民的生产资料也可以由各个合作社统一购买,比市场价能低5%-10%。
  台湾超市要买合作社的水果蔬菜,须直接派人到合作社去进行产品包装,再用冷藏车运到超市。农产品被超市买断,不存在卖不出去或者卖完才给钱的现象。“台湾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为何不直接拿来用?关键是我们的超市太难进,农民难适应。”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徐旭初说。
  徐旭初认为,与台湾不一样,大陆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产生,就遭市场压力,合作社很难竞争过已经强大的企业。而且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规模不大,许多还成为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要减少菜农与终端市场的中间环节,难度很大。
(摘自《中国食品报》2011年6月20日 袁园/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