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供销

大型海外钾肥基地牵动中国餐桌

  一个远在加拿大的钾盐矿区,因为一项中国企业间的合作,引起广泛关注。这项合作,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在国际钾肥市场上的话语权,更与13亿多中国人的餐桌紧密相关。因为钾肥(氯化钾)作为一种重要肥料,对中国的粮食产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6月10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与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川矿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加拿大钾盐矿区——KP-488,建设300万吨/年的钾盐基地。这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农资领域的合作,预计投入32亿美元。
  KP-488是加拿大的一个钾盐矿区。2010年7月,中川矿业获得了它的钾矿采矿权。这也是目前我国在海外唯一可控的大型优质钾矿床。
  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化肥,随着世界粮食需求的增长,各国都开始像重视原油一样重视钾肥,将其视为战略性大宗产品。
  我国是一个缺钾的国家。国际上氮磷钾肥料的合理搭配比例是1∶0.4∶0.4,而到了我国,这个比例降为1∶0.4∶0.16 。其直接结果是,耕地缺钾状况日趋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并危及粮食安全以及农民利益。
  据悉,中国钾盐(钾盐矿主要用于制造钾肥)的储量只占全世界的1.8%,钾肥的进口量占到了用量的一半。以加拿大钾肥公司为首的4家企业垄断了全世界90%的钾盐,钾盐的价格也几乎完全由这几家公司说了算。从2007年到2008年,钾肥的价格从每吨200美元一路涨到800美元,现在为450美元左右。高昂的钾肥价格,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现在国家确定的钾肥战略是,三分之一国内生产,三分之一进口,三分之一靠“走出去”。国务院参事、中国地质大学原副校长蔡克勤说,“这样能多途径确保钾肥安全。目前,我国青海、罗布泊两大钾盐生产基地高产能难以长期维持。我们一方面在寻找其他钾盐资源,建立生产基地,一方面在通过并购、注资等方式分享钾肥资源。”
潘园 董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