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万禾”为农民解“三难”
最近,浙江万禾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洁琴心头喜滋滋的,在一些农户存在卖菜难的情况下,万禾蔬果却通过农超对接,以年初的合同价将蔬菜销售给超市。目前,合作社已向浙江万禾名特优农产品超市提供花菜、甘蓝、大葱、青菜等各类蔬菜 1800吨,实现销售额324万元,利润23万元。
该超市的创办者是杭州市萧山区供销社牵头组建的浙江万禾名特优农产品有限公司。据了解,去年以来,萧山区供销社启动了农超对接工程,引导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产销对接。目前,万禾名特优农产品超市各大连锁店已相继开展了农超对接工作。超市与合作社签订生产合同,农户按订单种植,蔬菜成熟后由超市按合同价收购。这让农户吃下了“定心丸”,解决了长久困扰农户的“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三难”问题。
那么,农超对接给农户、超市和消费者究竟带来了什么影响?业内人士分析,对接后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首先是保障了农民的收入,农户避免了单独闯市场的风险。”区供销联社相关工作人员分析道。比如,目前市场上收购花菜每斤价格只有0.2元左右,但万禾名特优农产品超市按每斤0.4元的合同价,向实行农超对接的合作社收购蔬菜。“其次使超市避免了市场风险,有了稳定的品牌蔬菜供应来源。此外,农超对接也让消费者能买到便宜、新鲜、安全的蔬菜。”仅以花菜为例,菜贩从地头收购的菜价是每斤不到0.2元,转手进入批发市场,再批发到零售商,卖到消费者手上价格已经过了4道环节,每斤价格超过1元。但到超市买相同品种的菜,每斤只要0.5-0.6元,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不仅如此,农超对接还为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让消费者的“菜篮子”系上“安全带”。
方贤满
奉化5000余农户把产品打入超市
6月14日,奉化大堰镇三联村农家妇女严春霞把自己生产的价值20多万元的紫番薯干、紫花生和笋制品等农产品直送上海三江超市销售。至今,严春霞已把农产品打进了近百家超市。据悉,奉化市已有5000余农户实现了农超对接。
近年来,为争取农产品销售价格话语权,奉化市一大批头脑活络、信息灵敏的农民主动对接大中城市的超市、农产品展销中心、农产品经营部,直接把农产品打入到大中城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奉化市三凤生态养殖场今年饲养生态鸡1万余只,每天产蛋200公斤左右。这几天,场长林赳夫每天把鲜蛋送到三江超市和宁波名特优展示展销中心销售,每公斤卖到28元。溪口镇西岙村农民张义光和锦屏山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葛光齐分别在宁波苗圃路和上海水清路开办农产品销售窗口,与奉化600多户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时鲜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到宁波和上海销售,受到当地市民的青睐。尚田镇印家坑村茶农张国瑞先后在深圳、山东和南京开办超市,不仅销售自己生产的雪窦山牌奉化曲毫,还为当地茶农推销名优茶。
合作社联合社员进超市,是奉化市农户实现农超对接的有效途径。溪口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方龙联合当地桃农把水蜜桃打进了杭州联华、欧尚超市及舟山、台州、绍兴等地的各大超市,每年销售水蜜桃300吨以上。今年6月初,周方龙和部分桃农一起与联华、欧尚等超市洽谈,落实销售订单320吨。奉化剡溪芋艿专业合作社组织56位芋农联合进超市,年销售额达80多万元。奉化怡方果蔬专业合作社组织溪口、萧王庙等地的59户农户把草莓、芋艿头、名优茶和竹笋打入上海农工商超市和奉化市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今年已销售农产品500多万元。
据介绍,农超对接加快了奉化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和农产品基地按照现代管理的理念来组织生产,既提升了品质,又扩大了销路,构建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了农民、商家、消费者共赢。
徐华良 方叶 王帅